新华社河北崇礼3月12日电(采访人员刘博、郑直、朱青)清华大学的团队研发了滑雪假肢 , 为寒冷感知不敏感的截瘫运动员开发了保暖护具;国产智能仿生手帮助上肢残疾的贾红光顺利完成了冬残奥火炬传递……
文章图片
3月2日 , 火炬手贾红光在天坛圜丘传递城市火种火炬 。 新华社采访人员夏一方摄
在这届冬残奥会上 , 我们看到了更先进、更多元、更体贴的助残科技 , 为运动员提供更舒适便利的生活 , 也帮助运动员提高了成绩 。
科技助残未来还会有更多应用 。 例如视障运动员滑雪需要领滑员 , 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 视频实时传送给领滑员 , 视障运动员或许可以通过“在线”听提示独立完成高山滑雪比赛 。
显而易见 , 科技进步正在为残疾人运动员带来更多可能性 。 这不由得让人畅想 , 未来残疾人运动员会不会在某些项目上成绩超越健全人?随着科技的发展 , 当通过器械提高身体机能、完成肉身难以完成的动作成为常规操作——就像我们在科幻电影里看到的那样 , 那么残疾人和健全人还有多少差异呢?
事实上 , 肢体残疾运动员已经能像健全运动员一样驰骋赛场 。 多亏了碳纤维这种新型材料 , 截肢运动员得以使用轻巧、有弹性和紧凑的假肢或跑步“刀锋”来代替小腿和脚踝 。 碳纤维假肢的普及是残奥会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 田径赛场上 , 在此之前截肢运动员的百米成绩从未突破13秒 , 碳纤维假肢出现后 , 运动员的成绩开始高歌猛进 , 如今在最快的组别 , 这一纪录距离10秒大关已经不远了 。
文章图片
2016年5月30日 , 伦敦残奥会跳远冠军、德国运动员马库斯·雷姆手捧假肢拍照 。 新华社发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冬残奥会成绩超过了冬奥会 , 别惊讶!这很可能会发生 。 当然这有待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和身体潜能的进一步激发 。
正在进行的北京冬残奥会上 , 虽然有6个项目与冬奥会相同 , 但比赛赛道、赛制等都有所不同 , 例如单板滑雪项目在赛道长度和难度上均有所降低 。 客观上 , 冬残奥会选手的成绩还追不上健全人 。 这主要是因为针对残疾人的训练方法目前还不及健全人的完备 , 助残设备也还没能弥补残疾人与健全人在身体条件上的差异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或许这两点在客观上都将不成为问题 。
衡量运动员水平 ,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同场竞技 。 从规则上讲 , 奥运会没有排除残疾参赛者 。 只要成绩达到奥运资格线 , 或是通过奥运资格赛 , 残疾人运动员同样能参加奥运会 , 在乒乓球、铁人三项、田径等比赛中就曾有残疾人选手参加奥运会 。
【北京冬残奥会|冬残奥冠军有可能战胜冬奥冠军吗?】
文章图片
3月11日 , 中国选手刘梦涛在北京冬残奥会冬季两项男子长距离(坐姿)比赛中获得冠军 。 新华社采访人员胡超摄
体育竞技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赛 。 从某种程度上说 , 正是因为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 , 所以才有了残奥会和其他残疾人赛事 。 反之 , 残疾人运动员也可能通过助残装置获得相对于健全人的竞争优势 。 我们已经有过这样的例子 。
曾有双腿截肢运动员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用“刀锋假肢”参加了男子赛跑 。 但后来国际田联(现世界田联)组织了一批专家 , 经过测量分析认为 , 残疾人运动员的碳纤维假肢跑起步来比健全人省力17% , 构成了新的不公平竞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