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招聘升温 是真求才还是蹭热度?( 二 )


一则百万年薪的招聘广告进入了采访人员的视野 。
在一款求职软件上 , 某上市公司发布了“元宇宙合伙人”“元宇宙人才(海归)”“元宇宙人才(应届生)”3个岗位的招聘信息 , 给出的年薪区间均为50万元~100万元 , 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 , 本科以上学历” , 工作职责也大多为“结合公司的产品特性和技术优势制定并完备元宇宙技术线路 , 带领团队进行深度技术开发以及元宇宙相关底层技术、核心应用、3D引擎的优化” 。
虽然看似是在大手笔揽才 , 但采访人员发现 , 作为一家主营移动通信基站射频产品的公司 , 这家公司曾先后涉足石墨烯、高分子材料、OLED等热门领域 , 大都铩羽而归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21年前三季度 , 该公司亏损超过7000万元 。
劳动者择业需谨慎
【“元宇宙”招聘升温 是真求才还是蹭热度?】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 , “元宇宙”相关经济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市场规模 。
盘和林分析称 , “元宇宙”崛起的深层原因在于 , 互联网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 流量增长空间见顶 , 各大巨头迫切地想要打破限制 , 助推移动互联网进入下一个增量市场 。
孙平对此表示认同 , 他觉得从长期来看 , “元宇宙”无疑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 , 也会创造一定的工作岗位 , 但这种愿景何时到来 , 在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目前都存在不确定性 。
那么 , 面对虚位以待的“元宇宙” , 劳动者择业时应该如何判断?
盘和林认为 , “在当前阶段 , 该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内容人才 。 如果劳动者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 , 可以进行尝试 。 对于非技术人才 , 虽然元宇宙推崇的UGC(用户原创内容)会降低内容制作的门槛 , 但其发展还较为滞后 , 所以现在涉足‘元宇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
孙平建议劳动者 , 要在认清市场形势前提下 ,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 不能仅因看中“元宇宙”的热度而盲目转换跑道 。 选岗时除了考虑薪水 , 更要关注岗位画像是否清晰、企业是否做过相关项目、业绩表现如何 , 那些已经过市场考验的公司 , 项目“存活度”才会更高 。
编辑:牛谷月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 , 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热榜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