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技术让副中心洋溢科技范儿( 二 )


银杏叶状的金属屋顶由金属饰板组成 , 要为其“量体裁衣” , 施工难度很高 , 在这当中 , 最难的要属屋面板深化设计 , 堪比针眼里穿线 。 前期工作中 ,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工程师利用“BIM+3D扫描”技术进行设计 , 可以确保制作完成的屋面板毫厘不差 , 从而将设计师的理念精确还原 。
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城市副中心图书馆项目部总工马红略介绍 , 项目采用的赤色金属饰板为氟碳喷涂工艺加工的铝单板 , 单块饰板长2.8米、宽0.933米 , 重约20公斤 , 整个图书馆屋顶将会安装1万多块赤色铝单板 , 最终组合成图书馆赤色的装饰屋面 。
绿色低碳成标配
本届冬奥会中 , 绿色低碳理念、超低能耗建筑设计等 , 在冬奥场馆中几乎随处可见 。
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使用了超过一万平方米的氩气玻璃幕墙 , 不仅美观 , 且保温隔热效果极佳 , 是全球最大单体超低能耗体育建筑 。 主媒体中心(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则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 应用了600平方米太阳能光热系统集热器等技术设备 , 年节电量可供一辆新能源汽车行驶5450万公里 , 相当于绕地球1363圈 。 此外 , 北京市还制定出台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 , 该标准实施后 , 绿色雪上运动场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所有场馆100%由绿电供应 。
如今 , 这些绿色科技也在城市副中心的重大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就在3月初 , 北京首个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试验井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验收 , 成功落地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枢纽项目 , 验证了2745米深的地热井热泵系统为枢纽供暖的技术可行性 , 规模化应用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万吨 。
在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中 , 项目采用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太阳能的可再生能源与燃气分布式能源互为融合的能源系统 , 清洁能源利用比例达到100% , 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达到40% , 绿色建筑三星级比例达到100% 。
【冬奥技术让副中心洋溢科技范儿】此外 ,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面采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 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环保、最节能的制冰技术 , 其系统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 制冷产生的余热还可回收再利用于运动员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冰面维护浇冰等 , 较传统方式效能可提升30% 。 城市副中心工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 接下来 , 城市副中心将探索这种技术在冰雪娱乐、商超冷链、区域供暖等领域的转化应用 。 (北京日报采访人员 孙云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