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问题显现 实现绿色新基建要过几道关?( 二 )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此前发布调研报告称 , 中国中西部的数据中心资源相对过剩 , 西部的数据中心整体空置率在50%以上 , 部分区域上架率不足10% 。 报告显示 , 造成西部空置率高的主要因素是:客户需求不足、网络资源支持不足、位置偏远、 本地运维人才匮乏等 。
同时 , 基于降碳的紧迫性 , 新基建节能产品步入创新爆发期 , 一些高能效的供配电产品以及组装和模式的创新不断出现 , 如叠层数据中心、厢体数据中心、柜式数据中心等 。
但部分新基建节能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缺少标准和被广泛认可的概念、技术方案 , 给新基建产品节能改造带来很大障碍 。 “没有标准 , 设计院如何设计?如何把它们落地应用?就存在问题 。 ”吕天文说:“举个例子 , 老旧数据中心节能改造市场发展非常迅速 , 但基本是散点式的 , 缺乏共识 , 就会导致部分项目难以落地 。 ”
此外 , 部分新基建产品的能源效率尚未获得全过程测算和管理 , 能源效率突出的问题是片面要求基础设施的能效 , 对于用电量最大的IT设备缺乏有效能效监管 , 服务器、网络、存储还没有能效标准或正在制定标准 , 而这些都是耗电量非常大的设备 。
多路径探索新基建“减碳”
业内人士认为 , 新基建和绿色低碳不是“对手”而是“朋友” , 需探索多条路径持续为新基建“减碳” 。
首先 , 应进一步科学统筹地区间布局 , 高效使用绿电 。 业内普遍认为 , “东数西算”将东部地区有关后台加工、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尽可能向西部风光资源富集、气候适宜的地区转移 , 能够提升数据中心和5G基站绿色电能使用水平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总工程师、湖南大学教授唐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东数西算’工程绝对不是对东部经验的直接复制 , 该工程对数据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新的数据中心在建设之初便要立足算力网络 , 设计高存储量、高带宽 , 通过统一规划 , 实现算力资源合理调度 , 进而降低能耗 。 ”
其次 , 加快创新节能技术 , 建立相关标准 。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尤毅认为 , 应加快节能5G基站等推广应用 , 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案、新设计 , 降低基站设备能耗 。
刘周斌等专家建议 , 支持采用液冷、机柜式模块化、余热综合利用等方式建设数据中心 。 2020年10月 , 浙江宁波北仑高塘变电站建设了浙江首台PUE低于1.1的室外模块化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 , 相较于传统数据中心 , 每年可节约电量49万千瓦时 。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加强精细化管理 , 妥善处理能耗增长点 。 李楠建议 , 用系统思维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 , 鼓励在数据中心和5G网络管理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 加强自动化、智能化能耗管理 , “我们监测到 , 每天的饭后时间是5G基站用能高峰 , 功率最高、能耗最大 。 5G基站原本也有备用电池 , 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在全社会用电低谷的凌晨1点至7点、中午13点至15点充电 , 在全社会用电高峰的上午9点至11点、傍晚18点至20点放电 , 电费可下降一半 。 ”
浙江移动董事长郑杰建议 , 将数字新基建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用能权交易市场 , 实行绿色金融配套的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 , 探索节能降碳财政奖补机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