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问题在于 , 这个功能后续如果上了 , 应该把它放进哪个档位?
▍个人网盘的性价比 , 会玩比玩得起更重要
在打磨了一年的基础体验、坚守住了「不限速」这一安身立命准则的前提下 , 阿里云盘可以说是拿出了一套非常有性价比收费方案 。
但和大部分互联网服务不同 , 云存储空间其实并不是可以用「白菜价」来形容的东西 。 文章开头提到的百度网盘 , 超级会员 5TB 价格 30 元/月 , 而同样的价格放在 iPhone 这边 , 21 元/月我们只能买到 iCloud+ 200GB 的云端存储空间 。
在几乎人人都有照片同步、多媒体存储、团队文件共享等需求的当下 , 以 GB 为单位的存储空间显然是不够用的 。 阿里云盘这边 , 免费版已经能够解决大部分日常学习、工作需求的前提下 , 有更多容量需求的朋友则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帮助自己进一步挖掘使用场景 。
说到这里 , 我们一般会进入「只有大厂钱多才玩得起」的感慨环节 , 但为什么阿里云盘能够拿出比业内竞品便宜 60% 的定价这件事 , 却不是「钱多」二字就能完整概括的 。
云服务的定价 ,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后提供支持的数据中心的成本开销 。 在目前能够查阅到的公开报道中 , 你会发现阿里云自 2009 年入局云存储以来 , 在核心技术上已经做了非常多的投入 。
比如在数据中心的散热成本上 , 2020 年阿里云开始大规模应用研发了 6 年之久的浸没式液冷技术 , 这种技术将服务器浸泡在绝缘冷却液里 , 能够在保证服务器低温运行的前提下 , 让运行产生的热量直接被冷却液吸收进入外循环冷却 , 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 , 对大型数据中心而言 , 每年在散热这一环上就能省下 7000 万度的电量开销 。 另外液冷方案也能有效降低由空气、灰尘和震动引起的硬件产品故障率 , 提升服务器的使用寿命 。
文章图片
阿里云的浸没式液冷服务器
再比如在数据中心这样的量级之下 , 任何小概率事件都会扩大为「常态」 , 因此对硬盘寿命、风险预案与应灾手段等环节的投入也变得同等重要 , 这也是不久前 3.9 节阿里云那位 94 年博士登上热搜的原因——依靠研究算法为数据中心的几百万块硬盘延长寿命 , 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带来巨幅的成本节省收益 。
在核心技术上的长期投入 , 不仅让阿里云在国际研究机构 Gartner 发布的最新报告中斩获存储产品评分第一的桂冠(这也是中国云首次超越亚马逊、微软、Google 等国际厂商) , 也为阿里云盘的「便宜大碗」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持 。
毫不夸张地说 , 钱都是从散热、存储、寿命优化等等环节中 , 一分一分抠出来的 。
阿里云盘这次能够拿出相比业内便宜 60% 的定价 ,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不是就有些水到渠成的味道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