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宇牧星征远方——我国首型固体捆绑火箭长六改是如何诞生的( 二 )


耕宇牧星征远方——我国首型固体捆绑火箭长六改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突破极限 , 新研火箭跑出“加速度”
2018年初 , 长六改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 时间紧、任务重 , 如何利用八院长征六号首飞、长征五号助推器的研制经验 , 在三年时间内快速研发一枚新火箭并成功首飞 , 需要长六改研制团队拿出冲刺的态度 , 又好又快的完成火箭研制 。 特别是要通过多项大型试验 , 以此充分考核火箭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工程应用的可靠性 。
全箭模态试验 , 是新型火箭首飞前必须经历的一项大型地面试验 。 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火箭真实的飞行状态 , 获取火箭在特征工况下的振型、斜率参数 , 摸清火箭的结构动力学特性 , 为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一系列数据输入 。 作为我国首枚固体捆绑的运载火箭 , 长六改火箭在模态试验的组织策划和实施上面临着“试验产品新、状态转换难、时间进度紧”的困难和挑战 。 比如芯级和助推的“第一次见面” , 对总装工作来说就相当于一场“小型合练” , 绝对是一场不小的考验 。 装满固体燃料的助推器质量大 , 单个助推器重量就达到了近70吨 , 创下了国内助推器最重的吊装记录 , 且助推与芯级的对接精度要求高、捆绑连接机构复杂 , 这都使得捆绑操作的难度堪比“穿针引线” , 对吊装的安全性和精准度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
为了保证顺利对接并完成捆绑 , 研制团队详细梳理组装过程中的关键动作 , 采取了一系列可靠的保护措施 , 并提前演练故障预案 。 最终 , 耗时6天 , 长六改模态箭完成了四个满药助推与一子级的捆绑连接工作 , 实现了国内首次实现固体助推器与液体芯级箭体的捆绑 , 为后续合练阶段提供充足的经验 , 确保芯级与助推的连接捆绑工作实现从“能对上”到“对得好、连得紧” 。
模态试验的团队中 , 很多成员都没有经历过型号的大型试验 , 面对一个个复杂的试验工况 , 一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90后 , 根据每个人的专业落实了具体工作岗位 , 从茫然到轻松 , 从陌生到熟悉 , 从一无所知到心中有数 , 在历时7个月的模态试验任务中与火箭一起经历了一次结结实实的打磨和成长 。 2021年2月 , 长六改运载火箭顺利完成全箭15个工况的试验工作 , 获取到合理、可靠、足够的火箭动力学特性 , 满足了型号工程的研制需要 , 有力确保了后续任务的顺利完成 。
2021年7月底 , 火箭运抵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 发射场合练试验正式启动 。 对于首飞箭来说 , 发射场合练是运载火箭首飞前最重要的试验考核项目 。 合练阶段 , 型号需要按照火箭发射的正式流程进行提前演练 , 考核火箭与卫星、发射场等各大系统间接口的协调性和匹配性 。 新火箭、新工位、新设备、新流程、新状态 , 对于长六改来说都是新的挑战与见证 。 但用张卫东总师的话来说 , 不怕合练出问题 , 只有在合练时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 , 把问题摸清摸透 , 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首飞成功 。
耕宇牧星征远方——我国首型固体捆绑火箭长六改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从火箭的状态恢复、芯级助推器转场、发射区组装到全箭动力系统测试、电气系统测试、星箭联合测试等工作项目 , 一直都能看到型号两总的身影 。 为期三个月的合练 , 团队始终保持高标准、严要求 , 克服了试验条件的种种困难 , 小心翼翼、稳扎稳扎 , 不管是接口考核还是流程演练 , 整个过程都顺利圆满、一气呵成 , 圆满完成了发射场合练工作 。 箭塔第一次见面、最后一个助推与芯级顺利对接组装、芯二级与一级顺利对接 , 火箭第一次傲立在发射区……辽阔的高原 , 记录着这枚新火箭的每一个“第一次” , 也等待着它时刻出征、一展雄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