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服务机器人泼一盆冷水( 二 )


我相信未来几年 , 这种增长也将发生在其他“效率为王”的领域 , 但其中是否包括商场 , 餐厅 , 酒店 , 前台等需要更多“人性化”服务的领域 , 尚且存疑 。
给服务机器人泼一盆冷水
文章图片

落地的约束条件
真正的问题是 , 除了像物流这种疯狂追逐降本增效的领域 , 服务机器人若想在其他场景落地 , 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我看来 , 唯有满足一定约束条件 , 服务机器人才能确定性地为人类增进福祉 , 这些条件包括:1 , 场景相对封闭;2 , 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较高;3 , 不太计较成本 。
有人问了 , 现实中有这种场景?
有 , 举两个例子 。
如你所知 , 服务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功勋卓著 , 它们临危受命 , 被用来承担递送化验单 , 送药 , 送餐进隔离区 , 回收医疗垃圾等工作 , 既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概率 , 也减轻了他们已经十分沉重的工作量 。
发现没有?面对最封闭的场景 , 最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 最无需计较成本的现实需求 , 服务机器人第一次真正成为英雄 。
再比如 ,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 , 堪称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 , 从冬奥村到各比赛场馆 , 巡检防疫机器人 , 引导机器人 , 送餐机器人 , 消杀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机器人 , 向外界诠释了在不太计较成本的条件下 , 服务机器人能够达到的成就 。
但问题是 , 现实中又有多少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场景呢?
所以依我之见 , 倘若现在就断言说服务机器人市场终会“爆发” , 或许为时尚早 。
嗯 , 过去几年 , 疫情和冬奥会等特殊场景的出现 , 让波澜不惊的服务机器人行业 , 荡起了绚烂的浪花 , 我不知道它未来会有多高 , 很可能非常高 , 甚至掀起巨浪——比如很可能出现某种技术变量 , 让未来服务机器人在商场和餐厅等各个场景都能降本增效 , 遍地开花 。
倘若真是这样 , 那么希望我这篇文章泼的凉水 , 都能淹没在未来服务机器人爆发的惊涛骇浪之中 。
作者:李北辰(微信公号:鲸落商业评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