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吡啶类化合物是农药、医药、日用化学品等产业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 。 日前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晓晨课题组利用有机硼做催化剂 , 巧妙地激活了吡啶环C3位的反应活性 , 成功“敲开”了吡啶类化合物高效合成的一扇“新大门” 。
“直接在药物分子的吡啶结构上做修饰改造 , 可以快速得到具有类似活性的新化合物 , 通过活性测试和安全评价 , 有望成为新药物 。 ”王晓晨介绍 , 修饰改造吡啶的位点有3个 , 分别是C2位、C3位、C4位 , 目前绝大多数吡啶结构的修饰改造都是在C2、C4位上完成的 。 吡啶环的缺电子性和强配位性(容易使催化剂失活) , 让C3位修饰难度增大 , 成为阻碍人们进一步改造利用吡啶的一道“难关” 。
王晓晨课题组利用有机硼催化的吡啶硼氢化反应中产生的1 , 4-二氢吡啶中间体 , 通过引入亲电试剂 , 实现了吡啶C3位烷基化反应 。 由于1 , 4-二氢吡啶的β位具有较强的亲核性 , 保证了取代反应的高活性和专一的位置选择性 。 实验验证 , 新策略对于各种取代的吡啶和亚胺均适用 , 可直接应用于多个药物分子的修饰改造 , 且吡啶用量小 , 位置选择性专一 , 反应条件温和 。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日前 , 介绍该工作的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志》 。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和单位的支持 。 (张建新 吴军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