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 可见阿里系的追逐态势 。
即使在监管收紧后的消耗战期间, 盒马集市和十荟团依然在加速争夺行业第三的位置, 但在区域市场领先、高品质口碑初步建立的条件下, 盒马集市在下沉市场的表现, 依旧是块短板 。
根据天风证券截止今年8月6日的数据显示, 盒马集市在全国开通121座地级市, 而美团和多多开通的地级市数量, 均超过300座 。
而除省会城市外, 盒马集市与新三团之间还有着明显差距 。
湖北宜昌市的一位盒马集市BD告诉地歌网, 自己下辖团点共161家, 但日单量仅182单, 平均一个团点不足2单 。
武汉一位团长也表示, 往往美团、橙心每天能有100多单, 但盒马集市可能只有10单 。
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后, 阿里也表示, 社区团购业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欠发达地区及农村地区的的用户基础, 也是我们多维度新零售矩阵中为价格敏感消费者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 。 ”
显然, 正“争夺季军”的盒马集市, 亟需提升全国市场覆盖率, 并且要在社区团购的持久战中, 不断强化履约、流量等能力 。
02全面比武
从流量到履约再到供应链, 盒马集市实力几何?
在流量端, 阿里可谓给到了社区团购业务, 几乎是战略级顶配资源, 包括手淘的“淘宝买菜”入口、支付宝的小程序入口等 。
【社区团购竞争格局加速分化】同时, 今年5月, 在湖北等多地的淘宝特价版上, 盒马集市也已进入一级流量入口的序列, 并且入口统一命名为“买买菜” 。
盒马集市属于上线不足一年的新业务, 却获得集团最为核心的流量支持, 足见阿里对社区团购的重视 。
地歌网此前曾分析, 社区团购模式将改变供销及流通环节, 这对线下商超及传统电商都会造成冲击, 电商巨头阿里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社区团购一役对阿里而言, 自然也是“不能输的战争” 。
因此, 阿里也将自身的供应链、仓配优势, 复用到社区团购业务中 。
在商品端, 盒马集市一经推出就主打“精品”路线, 这也使其在一线城市快速建立起口碑效应;而盒马也在全国多地陆续推进产地直采业务 。
广东一位日化品供应商还向地歌网表示, 目前盒马集市在罚款规则上相对宽松, 而因为自己是向协同仓送货, 对交货时间的要求也并非绝对严格 。
在仓配端, 基于阿里系菜鸟物流的优势, 包括申通、韵达和中通等, 都是盒马集市的网格仓承包商, 而有行业媒体报道, 盒马集市的网格仓能实现全程冷链, 且计件价格为7毛/件, 高于美团和多多 。
广州一位盒马集市网格仓站长也告诉地歌网, 盒马网格仓的计件规则是按城市等级划分, 省会城市、二线城市和县级城市的基础计件价格都不同, 此外, 盒马集市还会根据网格仓的履约时效来提供绩效奖励 。
从合作模式到奖罚规则, 盒马集市构建起相对完整的体系,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 基于盒马鲜生在供应链管理的经验, 盒马集市对供应商相对更友好 。
但透视企业内部, 阿里系社区团购依然暴露出不少问题 。
除盒马集市外, 在MMC事业群中, 更为低调的零售通也已经进军社区团购;同时, 阿里还在外部投资了十荟团, 而大润发、菜鸟驿站、饿了么等, 实际都曾拓展过社区团购业务 。
甚至于, 盒马系自身还探索出自提店模式“盒马邻里”, 盒马总裁侯毅更是在集团倾注资源发力社区团购时, 公开对这一模式“开炮”:(社区团购)只会烧钱, 是电商创新能力的倒退 。
业务条线繁多, 阿里对社区团购颇有“内部赛马”意味, 但在美团、多多均“力出一孔”时, 阿里的多品牌驱动, 是否也会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