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限电令会给物流和供应链带来很大冲击( 二 )


双十一使得市场需求高度汇聚 , 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一个巨大的峰值 , 这个需求的巨浪必然波及供应链上游的每一个环节 , 使得供应链这个运营系统动荡不安 。 在服务双十一中 , 各供应链平台需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 精准预判消费需求 , 极为科学地运营组织 , 灵活运用调配多种运力资源 , 来达到运营效益最优化 。 如今 , 限电限产给努力保持平衡的供应链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 , 双十一订单变化太大 , 不仅仅因为订单瞬间爆发带来一定出错率 , 还有订单的短时间剧变带来的操作困境 。 如果只是线上物流服务 , 会很轻松 , 但一旦涉及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和平台 , 仓储作业、供应链规划复杂程度呈几何倍数增长 。
在电商企业大数据预测需求后 , 商品会先行一步 , 被物流提前备存到更靠近消费者的前置仓 , 这对快递企业仓的数字化管控和协同提出更高要求 。 物流行业费尽心力以求在短时间内整合仓、运、配等资源 , 为客户提供适应不同场景、不同渠道、不同层级的仓配服务需求 , 还要更快、更准地送达 。 而这些都会受到限电限产的影响 。
去年双十一的采访中 , 有物流公司表示 , “为备战大促 , 有预售的品牌很早就把订单推给物流企业 , 这些订单已经被分拣打包堆放好 , 但有家企业预售10万 , 最终成交却取消了3万单 , 那意味着3万单全部要把包裹重新拆掉上架;还有的品牌出于合单等成本考量 , 直到双十一当天才将订单信息发送过来 , 一下子流进来5万多订单 , 还要求24小时内发货 , 处理起来难度加大 。 ”
某几家品牌公司的计划改变 , 都会给双十一期间异常忙碌的物流公司带来难题 , 此次限电造成多省市制造业限产、供应链出现变动 , 必将给物流业带来不小的困扰 。
限电限产的深层原因
拉闸停电、限产停工的原因是什么?一方面是缺煤缺电 , 全国煤炭产量较2019年几乎没有新增 , 而发电量却在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国外受疫情影响 , 我国今年的外贸增长极快 , 生产任务由此加重 , 同时造成电量需求持续增大 。
我国要实施落后产能淘汰 , 要供给侧改革 , 除了为了实现双碳目标 , 有环保的需求 , 还有个重要的目的——实现产业转型 , 即从传统的能源生产转向新兴节能生产为主 。
物流和供应链企业也在不断探索低碳转型 , 从罗戈研究的调查中可以看出 , 企业在使用电动叉车、采用新能源配送车和卡车、升级仓储自动化水平、使用循环包装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投入 。
业内专家表示 , 眼下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都很大 , 唯有中国的工厂还可以大规模生产 , 集装箱供不应求 。 企业今年订单很多 , 可活干多了 , 钱却没赚到 , 因为都被前端价格飙升的原材料和高昂的海运价格“吃掉了” 。
而且海外疫情的增量订单带来的高需求 , 是不可持续的 。 国内因为解决增量订单而增加的产能 , 会在未来成为大量中小企业的负累 。 只有从源头限制了产能 , 让部分下游企业无法盲目扩张 , 才能在未来订单危机到来的时候 , 真正地保护到下游 。 此时要抓紧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