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小店是谁发起创办的?谁开发的?( 二 )


不过 , 面对后期用户数量有所回落 , 快手也直接迈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加速商业化” 。 孔蓉特别指出了快手在2020年5月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 , 运营负责人马宏斌与商业化负责人严强实行换岗 , 这一动作直接对外表明了快手商业化的决心 。
在马宏斌到任四个多月后 , 快手不但升级至8.0版 , 在功能完善之外 , 将南方以及产业化作为了未来发展的战略重心 。
孔蓉看到 , 8.0版快手更“去中心化 , 均衡流量分配” 。 有别于抖音头部内容流量分配的机制 , 她认为 , 快手依然公平普惠 , 但社交粘性变得更强了 。
商业化能力
正如投资人所言 , 产业并未预想到快手的上市能如此迅速 。 换言之 , 快手的商业化能力也是超人预料的 。
孔蓉将快手的“老铁经济”拆解为“老”和“铁”两个字加以分析 。 在其看来 , “老”集中体现为快手在公域流量中去推荐熟人和熟悉的内容 , 而“铁”则更聚焦快手如何将一个陌生人快速转化为用户 , 再转化为“家人” , 使之存在更强的信任感 , 从而构建起平台商业化的基础 。
通俗的理解便是 , 只有用户的私域属性变得愈发强大 , 快手的商业化堡垒则更稳固 。
虽然 , 快手的商业化起步较晚 , 但因构建起了一个“直播+电商+广告”的闭环 , 其商业变现效率并不低 。 当然 , 也得益于快手早期用户多偏向于下沉市场 , “老铁们”让快手在2018年的直播营收直接超过200亿 。
其实 , 这期间因注重用户体验 , 快手一直有意“克制”进行广告营销 , 直到K3战役打响 。 彼时 , 快手创始管理团队也清晰地认识到 , 企业要“从内向外全面加速” , 体现在营收指标上的数据变化十分显著 。
从快手招股书中可以看到 , 自2019年提高营销投入后 , 快手一年营收直接扩增了188亿元 , 尽管亏损面拉大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快手的净利润亏损幅度却变缓了 , 2019年时其经营性现金流量高达80.2亿元 。
虽然 , 快手的核心收入一直来自直播业务 , 但从招股书中来看 , 该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在缩小 , 与之相反的是 , 线上营销收入在大幅增长 。 已披露的数据可知 , 截至2020年9月30日 , 快手线上营销收入达133亿元 。 在孔蓉看来 , 是快手小店通带动原有的广告收入最直接的增长 。
实际上 , 快手小店通这样一个精准营销工具 ,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 , 更对整个快手电商的规模拉动带来积极效应 。 孔蓉分析到 , 小店通使得快手上的一些新主播可以通过流量工具很快成长起来 。
“当很多商家快速进入快手时 , 有这样一个好的流量效率工具 , 便能够帮助他们做更快地规模带货、规模增长 。 ”孔蓉判断 , 未来在直播电商规模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 , 2021年-2022年的广告营销依然是快手在短视频领域的重要看点 。
招股书中的一个数据需要引起关注:截至2020年11月30日 , 快手的电商交易额高达3326亿元 。 另从第三方电商数据平台(壁虎看看)获悉 , 被外界认为与快手存在掣肘关系的“辛巴家族” , 其累计直播带货规模为208亿元 , 仅占目前快手电商GMV的6% 。 换言之 , 快手的电商业务并不绑定在辛巴等一两位头部主播身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