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南大附近的王老师在这个网站上说:“我住的地方发生了小地震,房子动了好几次,持续了几秒钟,好吓人”;9点05分,在红谷滩新区租房的刘先生打电话给采访人员,说在滨江豪苑15号楼14层感觉到一种震撼 。 据湖北地震台网测定,2005年11月26日08时49分37分(北京时间),江西九江(北纬29.7度,东经115.8度)发生5.7级地震 。 江西在1700多年前的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就有地震的文字记录 。 根据历史资料,1971年至304年,江西共记录地震事件280余次,确定震中参数(经纬度)为m4级的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4级、5 ~ 5.9级地震9次 。 江西省建立了地震观测网 。 根据地震台网记录,1971年至2004年,江西省共发生ML 2.0 ~ 2.9级地震523次,ML 3.0 ~ 3.9级地震103次,ML 4.0 ~ 4.9级地震12次,ML 5.0 ~ 5.9级地震4次 。 江西省最大的地震是1806年 。
2.地震的时空分布特征
历史资料和仪器记录的江西破坏性地震有29次,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具有带状不均匀性 。 如果把赣南、赣中、赣北的统计数据除以北纬26.5和28.5,赣南破坏性地震有15次,最大的一次地震为6级 。 赣北发生破坏性地震12次,最大地震5.5级,地震烈度和频度略低于赣南 。 江西中部广大地区地震活动稀少,仅发生两次地震,最大一次为5级地震 。 江西破坏性地震与北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活动干
断裂带关系密切,表现沿断裂带成带分布.赣南地区地震主要沿石城–寻乌北北东向断裂带(即河源–邵武断裂带中段)分布,会昌–寻乌段是地震活动最强的地方.1806年会昌6级地震,1941年寻乌 5 级地震和1987年寻乌5.5级地震等江西省几次较大的地震都发生在该地段.赣南的龙南,定南,全南地区位于华南南岭纬向构造带与粤北山字型构造的复合部位,河源–邵武断裂带中段的西侧,是地震活动较频繁和地震原地重复发生率较高的地方,据史料记载,1577~1949年间,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2次.上述地区是华南内陆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赣北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沿九江–靖安,武宁–铜鼓,白沙岭等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以及鄱阳断陷盆地分布.
1971年以来的中小地震活动空间分布与破坏性地震分布有类似的特点.地震活动以赣南地区最为活跃,全省75%左右的ml2.0级以上地震,80%的ml4.0级以上地震发生于此.其中寻乌–龙南是地震活动相对最强和最为集中的地区,发生了1982年2月25日龙南5.0级地震序列,1987年8月2日寻乌5.5级地震序列和多个4级左右中等地震.赣北地区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赣西北,其中九江–瑞昌–德安交界地震活动相对活跃和集中,发生了1995年4月15日瑞昌–九江交界ml4.9级地震.赣东北地震活动则较稀少和零散,1971~2003年仅发生ml2.0~2.9级地震14次,3.0~3.9级地震3次.赣中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与赣北地区相当,地震活动主要沿石城–宁都–永丰–宜春北西向分布,地震活动水平主要为ml4级左右.赣南地区地震活动强度,频度明显高于赣中,赣北地区,这是江西省地震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江西省破坏性地震活动时间分布主要在1562年以后,而在此之前有史料记载的1000多年漫长的时间里,仅有6次地震,显然史料记载存在大量的遗漏.1562年以来江西省共发生地震23次,20个有震年份,平均每22年有一次中强以上地震的发震年份.赣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组)发生时间间隔较均匀.从1804年寻乌5 级地震和1806年会昌6级地震组,1847年定南5级地震,1888年赣州5级地震,1941年寻乌5级地震,到1982年龙南5级地震和1987年寻乌5.5级地震,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为41年,41年,53年和41年,平均时间间隔为44年,即5级以上地震具有约44年等时间间隔活动的韵律性.而赣北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