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唐卡是什么意思 唐卡是什么意思( 二 )


继承他的教法 , 重视佛教戒律;大力宣扬佛教的五法:现在的庄严理论)
为一炉 , 故世人称曰:“第二法王”!由宗喀巴大师代代相传 , 传至28代康萨仁波卿 , 康萨大喇嘛又传与能海上师 。 故能海上师之教 , 就是从释迦世尊以来一脉相承之教 , 法流极为清净 。 是佛之般若正见 , 为修行之正路、经验、要诀!继承康萨老喇嘛之法流当然亦继承了唐卡 。 包括康老的唐卡以及唐卡的绘画 。 为了修行的需要 , 能海上师常常亲自画唐卡 。 近慈寺的唐卡是从释迦世尊以来一脉相承 , 代代相传下来其画传唐卡 , 都是活生生的上师三宝 。 成就过历代祖师 , 都被近慈僧众奉为圣物 , 是近慈寺之至宝 。 四、能海上师怎样传授唐卡1、传金刚院老上座师金刚院是近慈寺最高的堂口 。 入金刚院的上座师 , 受比丘戒后 , 必须在学戒堂有5年的学戒过程;5年学戒圆满及格之后 , 方可升加行堂 , 实修实证 , 这个过程必须10年 , 即10年不离依止 。 10年加行后 , 有了长足进展的 , 方可升金刚院为上座师 。 上座师可住小房 , 可住茅蓬 , 可收徒弟 。 可任班首执事 。 上座师们终日学修可紧啦 。 上师还是教他们自画本尊唐卡进行学修 。 上师说 , 画的过程就是修的过程 , 这样更易起“观” 。 金刚院上座师中画唐卡最为出众的 , 当推正临上座 。 他虽然是法传弟子中的上首弟子 , 画唐卡却非常认真 。 他是东北人 , 即使是冬天 , 日日坚持画唐卡 。 他是修黄身文殊的 , 所以他画的文殊不知其数 。 此外他画了毗沙门等 。 除正临上座外 。 融空上座师亦画得不错 。 2、传沙弥堂沙弥沙弥堂这个堂口 , 中国大丛林中 , 只有近慈寺一家 。 1942年新建独院 , 占地48亩 。 系继承上师法印之法师摇篮 。 第一任堂主师为兴法上座 , 他乃德高望重之高僧 , 近期100多岁圆寂 。 二任为清定上师、系大家熟悉的得道高僧 。 三任为先学都监师 。 亦系三学圆融之圣者 。 其管堂师亦严格挑选 。 管堂师如今日佛学院之教师 , 堂主师如佛学院之院长 。 笔者当时为沙弥之丙班沙弥 , 除学沙弥戒、仪轨、藏文、古典文学外 , 学习画唐卡亦是我最喜欢的一门功课 。 沙弥画唐卡人才辈出 , 画得很好的当数甲班沙弥果全、昌乐、永泽、朗成等 。 崇熙也在甲班 , 既画得好又有一副将军长相 , 能海上师鼓励他好好学习 , 要像当年尉迟公之子侄窥基大师那样对佛教有所建树 。 两班沙弥照敏亦画得很好 。 画得特别好的当推乙班沙弥空明 。 他系上海人 , 抗日战争期间由父随难民潮入川者 。 他被派作正临上座师作徒 , 常观师画唐卡 , 慧根深厚 , 一见便会 。 耳闻目睹 , 渐渐登堂入室 。 丙班圣仪、佛贞等均追其后 。 3、罗桑喇嘛功不可没罗桑殿达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喇嘛 , 高鼻阜、双瞳孔、大耳、眼睛炯炯有神 。 蒙古共和国人 , 系章嘉国师、大活佛之经师、总管家 。 由能海上师向章嘉活佛礼请、章嘉活佛割爱延聘至近慈寺传授《毗卢仪轨》的 。 罗桑老喇嘛精通五明 , 系大成就者 , 传授毗卢仪轨之余主动教授沙弥画唐卡 , 写藏文篆体字 。 常常不经意地走到沙弥窗下 , 命沙弥画唐卡 , 画得不满意便手把手教 , 无论画得满意不满意 , 均要赐与银元以资鼓励 。 不过画得好的得奖很多 , 画得不好的奖励少 。 当时沙弥受老喇嘛鼓励甚多 , 都专心画唐卡 。 解放后笔者就长期受到老喇嘛的鼓励 。 老喇嘛病中 , 能海上师亲自飞回成都视疾 。 喇嘛圆寂前后 , 瑞相多生 , 上海、重庆、五台山等虽未通知 , 却因获梦兆同时到达近慈寺赴喇嘛荼毗大会 。 喇嘛火化 , 午后点火至明日上午 , 火呈五彩 , 大火不灭 , 获舍利、五彩骨花无数 。 五、近慈唐卡重放异彩文革浩劫 , 使我们无法见到供奉在近慈寺方丈“诸佛海会”里面的康萨喇嘛绘制以及他的上师的上师传下来的付与能海上师的珍贵的唐卡;看不见藏经楼上“诸佛海会” 。 供奉着能海上师两次入藏求法所得的珍贵唐卡!再也看不见大威德殿上的十六尊者、宗喀巴大师殿的八大论师珍贵唐卡 。 这些唐卡 , 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无价之宝!所幸的是能海上师座下的受法弟子、包括唐卡的法传弟子 , 前沙弥堂的老沙弥们正在为近慈寺法流之学法者精工绘制唐卡 。 这中间的代表人物当推空明!藏名:降巴董理 , 现名徐济生 。 自拔乱反正 , 党的宗教政策落实以来 , 徐济生从岗位上退休入川 , 为近慈寺之替补寺院石经寺、昭觉寺、能海上师传过戒的广汉龙居寺画了大量唐卡 , 为世人瞩目 。 在他的门下 , 美院毕业生、青年居士俯首学艺 。 徐济生修学严谨 , 每日念诵不断 。 门下 , 不仅有画唐卡的学生 , 亦有前来听开示的大学生 。 其住所为圣仪法师(丙班沙弥)之精舍 , 五台、石经寺僧侣、居士过成都多入住是处 。 “目前 , 画唐卡的人很多 , 如理如法 , 画得像降巴董理这样精微细致的唐卡 , 即使在藏地亦不多见!”这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藏传佛学教研究室主任莲波活佛的评语 。 徐济生的唐卡在能海上师的法流弟子中奉为至宝 , 请画者络绎不绝 。 年年有人出巨资在香港影印为日历赠人者、印制单页赠人者 , 辗转宏扬 , 能得一幅近慈寺至宝唐卡供奉 , 成为当今学佛的最大希望!摘自《台州佛教》2001年6月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唐卡”是藏语 。 “唐”的含义与空间有关,表示广袤无边 。 就像在一块布上,既可画几百甚至上千尊佛,也可只画一尊佛 。 “卡”有点像魔术,指的是空白被填补 。 唐卡,其实也就是西藏的卷轴绘画 。 ”青指“青藏线”,指的意思是青藏线出藏“唐卡”是藏语 。 “唐”的含意与空间有关 , 表示广袤无边 。 画师茨旦朗杰举例说 , 就像在一块布上 , 既可画几百甚至上千尊佛 , 也可只画一尊佛 。 “卡”有点像魔术 , 指的是空白被填补 。 说白了 , 唐卡 , 其实也就是西藏的卷轴绘画 。 据说西藏第一幅唐卡画的护法女神白拉姆 , 就是吐蕃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画就的 。 西藏每个受过传统训练的画师 , 都说得出这个传说 。 不过还有另一种说法 , 唐卡源于吐蕃时的文告和僧人讲经说法时随处悬挂的布画 , 历史长达1400多年 。 也有人深信早在更为久远的象雄古国便已出现 。 经考证 , 唐卡的形式与游牧部族的生活经历有关 。 藏民在辽阔而荒凉的高地上逐水草而居 , 裹成一卷的唐卡成为随身携带的庙宇 。 毕竟 , 唐卡比塑像更轻 , 也不同于壁画 , 无论走到哪里 , 只要把唐卡系挂在帐篷里 , 哪怕是一根树枝上 , 就能成为一种象征 , 让藏民们祈祷、礼拜、观想 , 或保佑去世的亲人 。 最小的唐卡仅有巴掌般大小 , 画在纸上、布上或羊皮上;而大的唐卡可达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 , 每年择吉日而向广大信众示现 , 当其缓缓展开后 , 竟能遮住整整一面山坡!西藏人把唐卡画师统称为“拉日巴” , 意思是画佛或神的人 , 他们手中都有一份世代相传的范本 , 须得遵循 。 这范本往往隐匿于密存的经典中 , 记载着至少八种成套的造像尺度 , 无论是姿态庄严的静相神佛 , 还是神情威猛的怒相神佛 , 所有的造像都有相应的比例 , 不得修改 。 唐卡至今犹存的最大秘密恰恰在于“因循守旧” 。 这个词汇在此却象征着唐卡的光荣传统 , 每一位画师正是因为坚守这一传统而成为文化记忆的复制者 。 不过这绝不是排斥画师的才华 , 使他们变成毫无个性的匠人 , 虽然他们从不在唐卡上留名 , 但却赋予每一幅唐卡莫大的感染力 。 产生并且延续这种奇异魅力的另一个秘密是颜料 。 所有的颜料皆取自大地 , 不是珍贵的矿物就是稀罕的植物 , 其配制则完全靠手工操作 , 过程缓慢而复杂 , 甚至跟人的力气有关 , 比如白色和黄色可以由年轻男人来打磨 , 但蓝色和绿色则需要体弱无力的人慢慢地研磨 。 用这些颜料绘制的唐卡可以历经沧桑却不变色 。 其中对金色不可或缺的应用乃唐卡绝技 。 别具一格的唐卡从未像今天这样广为人知 , 一些被称为“新唐卡”的绘画注入了日新月异的信息 , 如拖拉机、汽车、飞机等象征物质进步的符号 。 更多的“新唐卡”还借鉴中西方艺术的表现手法 , 冀望成为独立的艺术品 。 可“旧唐卡”的画师颇不以为然 。 坚持传统的画师茨旦朗杰说 , 自己当年学画时 , “每天晚上都要背诵佛经和比例 。 ”作画时还边画唐卡边念经 。 “过去一幅唐卡至少要画一年 , 有的局部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 可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一点也不耐心 , 只图越快越好 。 当然 , 现在要是一年画一幅 , 这个画师也就吃不上饭了 。 ”丹巴绕旦教授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