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越轨”行为救了河北一个县
听取北京市地震队汇报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 , 也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 。 汪成民接受采访时说 , 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的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 , 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 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 。 7月14日 , 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 。 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 , 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 , 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 。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 , 火速赶回县里 。 7月25日 , 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 , 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 。 当晚 , 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
在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 , 1996年4月11日 , 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 , 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 。 就是专职+官僚导致的后果 。 总局局长一人否定 结果导致———
●1967年10月距唐山大地震9年
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 , 在国家科委地震办公室研究地下水观测的会议上指出:“应向滦县、迁安地区(属唐山地区)做些工作 。 如果这些地区活动的话 , 那就很难排除大地震的发生 。 ”
●1976年初距唐山大地震不到半年
唐山市地震办公室负责人杨友宸 , 综合唐山市40多个地震台、站的观测情况 , 在唐山防震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中短期预测:唐山市方圆50公里内 , 1976年7、8月份或下半年的其他月份将有5到7级强震发生 。
●1976年7月6日距唐山大地震22天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预报 。
●1976年7月14日距唐山大地震14天
北京市地震队电告国家地震局 , 出现7大异常 , 要求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 。 北京、天津、唐山、张家口和渤海沿岸的群测群防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 。 唐山二中田金武老师郑重发出地震警报:1976年7月底8月初 , 唐山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 , 有可能达到8级 。
●1976年7月26日距唐山大地震2天
国家地震局汪成民等一行15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 , 北京队提出 , 发现临震7大异常 。
●1976年7月27日10时距唐山大地震17小时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等人听取了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长汪成民等的汇报 。 之后 , 查志远决定 , 下周一开会研究一下 , 让汪成民等先去廊坊落实水氡异常 。
●1976年7月27日16时距唐山大地震11小时
吕家坨矿地震办公室的赵声和王守信两人通过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做了紧急震情汇报:第二个峰值一直在上升、上升、上升……
●1976年7月27日18时距唐山大地震9小时
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马希融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做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 , 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 , 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 , 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 ”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
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 超过24万人在地震中遇难 。 有一本书很详细的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