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 , 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 , 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 , 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 , 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 , 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 , 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 , 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 , 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 , 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 , 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 , 洛阳园苑尤纷拏 。 谁将平地万堆雪 , 剪刻作此连天花 。 ”
旋扑珠帘过粉墙 , 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 , 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 , 因以呜咽来形容 。 吟:歌吟 。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 , 我吟寒更切 。 半夜倚乔松 , 不觉满衣雪 。 ”
战退玉龙三百万 , 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 。 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 , 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 , 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四月维夏 , 六月徂暑
徂:开始 。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 , 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 , 农历四月 。 歇:盛及而衰 。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 , 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 夏首:夏初 。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 , 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 , 池月渐东上 。 散发乘夕凉 , 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 , 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 , 开轩纳微凉
轩:窗 。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 , 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 春余:春天剩余之景 , 时已至初夏 。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 , 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 , 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 , 农历五月半后 。 淅:风吹拂的样子 。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 , 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 , 慈竹笋如编 。 蜃气为楼阁 , 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 , 指农历四月 。 慈竹:竹名 , 亦称子母竹 。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 , 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 , 经过折射 , 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 , 也称为海市蜃楼 。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 , 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 , 凌空进发 , 一片云烟 , 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 , 浓荫蔽日 , 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