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重阳节是什么节日代表什么意思( 三 )


据史料记载 , 重阳糕 , 又称“花糕”、“发糕”或“菊糕” , 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 , 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 , 属于甜品 , 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 。 制作较为随意、简易 。

讲究些的做成宝塔状、九层 , 上面再做两只小羊 , 以合“重九”、“重阳(羊)”之俗 。 有的在重阳糕上插上小彩旗 , 并点上蜡烛灯 , 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 而小彩旗则隐喻为茱萸 。

吃重阳糕的习俗 , 至迟在宋朝已十分流行 , 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中 , 都有重九吃重阳糕的文字 。

为什么要吃重阳糕呢?民俗专家解释说 , 因重阳节民间有登高习俗 , 而登高的“高”与“糕”同音 , 吃糕图个吉利 , 取“步步登高”、“百事俱高”之意 。

这就是寓意 , 希望采纳 , 给个评价《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 , 把“九”定为阳数 , 九月九日 , 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 , 故曰重阳 , 也叫重九 , 老人又象征着迟暮与九相似 , 所以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

重阳节 , 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 汉族传统节日 。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 重阳节 , 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载:“岁往月来 , 忽复九月九日 。 九为阳数 , 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 , 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 ”(因此 , 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 )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 , 金秋九月 , 天高气爽 , 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 高和糕谐音 , 作为节日食品 , 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 , 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 ,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节重阳日 , 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 , 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 从三国魏晋以来 ,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 在汉族古俗中 , 菊花象征长寿 。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 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 茱萸入药 , 可制酒养身祛病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在这一天写的 。 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 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 , 因为与“久久”同音 ,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 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 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 , 重阳佳节 , 寓意深远 , 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 ,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 , 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 在民俗观念中 , 九九重阳 , 因为与“久久”同音 , 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 2006年5月20日 , 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日 , 重阳节 。 同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一样 , 作为传统节日的重阳节同样有其节令食品 , 这就是重阳糕 。 民俗专家说 , 重阳节吃重阳糕 , 寓意步步登高 , 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