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客观环境的困难太高 , 其实是变相提高自己的心理良好度 。 这样一来 , 在遭遇困厄时 , 大家就可以把问题归咎于环境 , 而无损于对自身的高估 。 同样的 , 若是先辈们做出成就来 , 也可将其归功于环境的简单 , 自身在能力上还是与之平等的 。
【互联网寒冬是什么意思,什么原因导致的?】掩耳盗铃也好 , 皇帝的新衣也罢 , 都只是维持自己认知协调的借口而已 。 而在诸般借口中 , 越是贴近生活的话题 , 越是需要被反复提及 , 因而诸如裁员、失业、经济下滑等便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
但很可惜 , 由于不具备戏剧性 , 这些话题最终并不能成为如爱情、复仇之类的文学母题 , 而只能成为科技采访人员们灵感枯竭时 , 百用不爽的行文素材了 。
03事实上 , 如果撇开如互联网寒冬这类新闻的月经性不谈 , 单从创新的角度而言 , 一项新事物要被接受是不容易的 。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提出 , 创新扩散的趋势呈S型曲线 , 而接受人群则呈正态分布 。

文章插图
如图所示(横轴为时间 , 纵轴为市场占有率) , 新事物早期的市场占有率是不高的 , 也仅有少部分创新者试用 。
随着时间的递增 , 市场份额慢慢增加 , 跟随者也慢慢增多 。
互联网在诞生之初虽是个新事物 , 但发展至今 , 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 。 但正如人类对猫的感觉一样(认为猫的忠诚度低于狗 , 因为两者的驯化时间不同) , 商用互联网的发展不超过30年 。
如此短的时间内 , 不要说与距今七千余年的农耕文化相比 , 就是相比距今不到300年的机器文化 , 人类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也远居其后 。
一方面是互联网带来的高额回报 , 一方面是新事物带来的不确定性 , 处于天平中间的我们开始不断摇摆 , 总是担心天平往劣态一方倾斜 。
但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是有的 , 2000年的那场泡沫 , 使得纳达克斯综指一路攀升至5048.62 , 却又一路下跌(见下图) , 整整用了15年 , 才因为苹果和谷歌的股价上涨而再次超过该指数 。

文章插图
这场泡沫主要是由于资本的过量注入 , 导致整个科技股的估值过高 。 而历史总是重复的 。 共享经济模式的失败 , 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风投的盲目性 。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 Dalio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往复循环 , 如果对重复出现的事件仔细研究 , 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 从而得出正确处理这些事件的原则 。
有鉴于此 , 我们有必要对现实情况抱有警惕 。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上图 , 如果撇除泡沫区域 , 那么整个综指的趋势其实是上升的(见下图) 。 这也符合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

文章插图
事实上 , 如泡沫经济类的问题并不构成我们的最大隐忧 。 凡此类事件 , 只需回归基础逻辑即可明晓:外在的否定终不能使一件事物被摧垮 , 只有内在的否定才是对新事物的真正铲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