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团队的规模也像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 2010年初 , Groupon员工数约300人 , 2011年初 , 员工数暴增至5000人 , 之后它的员工数超过10000人 。
Groupon的版图扩张
因为是从The point中孵化出来的创业公司 , 所以Groupon开发的第一个城市是芝加哥 。 在这里 , 他们的员工能够组织起一个较大的人际关系网络 , 他们的朋友 , 家人 , 朋友的朋友 , 都可能成为顾客 , 企业主们也更信任当地公司 。

文章插图
但一个生活服务类的创业公司靠着单个城市的市场 , 是不可能快速成长的 。 2009年初 , 公司高层就开始计划让公司扩张到其他城市 , 包括同样在美国东部的波士顿 , 纽约 。 到了2009年夏天 , 梅森他们发布了更激进的计划 , 想要尽可能多的进入新的城市 , 让公司像拥有喷气飞机引擎一样增长 。
Groupon在16个月内把业务拓展到了45个国家 , 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 , 之后他们的业务版图覆盖了49个国家的500多个城市 。 当然他们也进入了中国 , 中文名叫高朋网 , 可惜遇到了残酷的千团大战 。
显然 , 最初靠员工和公司自身资源的推广的模式在大规模推广中是不适用的 , Groupon推出了更强大的功能:Deal Feed和Groupon Stores 。
Deal Feed可以让用户个性化的订阅自己喜欢的团购商品和服务 , 还能够与Facebook关联 , 让用户看到自己的好友购买、评价了哪些商品 。 这就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 , 利用了网络效应 。
Groupon Stores则是针对商家的 , 它能让商家在Groupon网站上建立一个永久免费的电子商务页面 , 随时发布新的促销信息 , 还允许费者关注商家的Groupon Stores页面 。
有了这两项功能 , Groupon在吸引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以及招募加盟商家两方面都实现了自动化 , 这也是它们能够快速扩张的强大助力 。
Groupon的上市之路
在公司还叫The Point时 , 它获得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领投的一轮早期投资;进入Groupon时代后 , 公司2009年10月获得Accel Partners和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的3000万美元投资;2010年4月 , 获得Digital Sky Technology和Battery Ventures的1.35亿美元投资 , 估值达到13.5亿美元 , 由此被福布斯称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 。
2010年12月 , Google提出以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roupon , 但是交易被Groupon拒绝 。

文章插图
2011年1月 , 它获得了DST、摩根斯坦利等基金投资的9.5亿美元大额融资 。 而在2011年11月 , Groupon在纳斯达克上市 , 融资7亿美元 , 市值177.184亿美元 , 这样的IPO规模在当时仅排在Google的2004年IPO之后 , 位居次席 。
衰败的Groupon
很可惜 , 虽然开创了O2O团购模式 , 顶着增长最快的公司和史上第二IPO的光环 。 Groupon在上市之后的道路走的却不平坦 。 尽管上市时已经在多个国家取得了市场领导的地位 , 并且在此后推出了多项周边业务 , 但是Groupon一直很难盈利 , 它的创始人之一和当时的CEO安德鲁梅森因此被解雇 , 另一位创始人莱夫科夫斯基接任后也没能扭转局面 。
目前Groupon已经关停了包括摩洛哥、巴拿马、菲律宾、波多黎各、泰国和乌拉圭等业务发展困难的市场 。 尽管美国经历了长期的牛市 , 它的股价却从IPO时的28美元跌到现在的3.92美元 , 市值缩水到22.23亿美元 , 不可谓不惨痛 。
为什么Groupon从顶峰跌落到尘埃的速度这么快?有人说是因为人员纷争 , 有人说是国际扩张太快导致资金链紧张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Groupon在战略上的短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 虽然它在团购业务之外 , 开拓了Getaways(酒旅)和GrouponLive(票务) , 2015年上线了外卖业务Groupon To GO , 但是都没有发展起来 , 也没有形成业务之间的协同 。 而中国的模仿者美团 , 则步步为营 , 将业务从团购拓展到外卖、生鲜、票务等业务中 , 形成自己生态圈 , 并建设骑手队伍 , 最终成为市值数千亿港元的明星企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