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Wish发展史:从技术服务商到跨境电商
2011年9月 , Wish的母公司ContextLogic在美国硅谷注册成立 。 当时 , ContextLogic专注于“信息关联(InformationRelevancy) ”领域 , 推出了Reach和Lift两款产品 。 ContextLogic希望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处理信息 , 从而提高广告与内容页的相关性 。 实际上 , 这项业务非常类似谷歌AdSense 。 只不过AdSense只应用于谷歌广告联盟领域 , ContextLogic则希望将该技术应用到谷歌之外 , 例如Facebook的用户主页、Tweeter的微博内容等 。
作为一家技术服务商 , ContextLogic确实也能凭借领先的技术拿到风投 , 并且盈利 。 然而 , 这样的一个模式还不足以成就一家巨型公司 。 后来 , ContextLogic推出Wish , 模式类似图片社交 。 2013年3月 , Wish加入商品交易系统 , 正式踏入电商领域 。 此后 , Danny听从了一位华人朋友(也是一位跨境电商企业的创始人)的建议 , 将业务转型到跨境电商 , 并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 2013年 , 转型不到一年的Wish , 其平台交易额就达到1亿美元 。
2014年 , 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供应商资源 , Wish在上海成立了办事处 , 并大举进行招商活动 。 虽然Wish未公布2014年的业绩 , 但我们估计 , 其交易额至少4亿美元 。 可以看出 , Wish的跨境电商业务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
2015年 , Wish进行“自我革命” , 先是上线了科技电子产品类Geek App和母婴类Mama App , 后又推出专门针对“女性经济”的化妆美容类商品的垂直应用Cute 。 Wish是一个全品类的电商平台 , 在大获成功后 , 已经出现了像Bellabuy这样的模仿者 。 这些模仿者与Wish一样 , 拥有“移动端、跨境电商、智能推荐”等标签 , 此外 , 他们还更专注 , Bellabuy就专注于女性消费这块 。 因此 , Wish推出这些垂直类App , 一方面是对潜在竞争对手的防御 , 另一方面也是自我革命 , 用竞争对手可能狙击自己的方法来狙击自己 , 以获得持续成功 。
Wish未来:完善业务服务
在战略方面 , Wish已经接二连三上线了Geek、Mama、Cute等垂直应用 , 定能有效防御像Bellabuy这样的新进入者 。 然而 , 我们认为 , Wish未来需要尽快弥补业务层面的短板 , 完善对商家和消费者的服务 。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平台规则的完善 , 二是跨境物流的布局 。
Wish做电商 , 优势在于技术 。 然而 , 电商的运作还得落地到“商”这块 。 显然 , 作为卖家 , 相信不少朋友已经深刻体会到了Wish在卖家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 。 实际上 , 对此我们应该理解 , 毕竟 , 阿里巴巴运作电商这么多年 , 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 此外 , 亚马逊在发展前期 , 也是问题不断 。
对于年轻的Wish来说 , 需要尽快学习其他平台的成熟规则 , 基于自身平台的特点 , 将平台政策补充完善 , 使卖家、买家和Wish自己能够处于公平、高效的沟通状态 。 例如 , 大部分情况下 , Wish通过自己的客服处理售后问题 , 并对买家采取“宽松容忍”原则:只要消费者提出退款 , 基本都通过 。 在卖家群中 , 曾有卖家反映 , 某个国外消费者购买了某商品 , 向Wish反映要求退款 , 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操作使用所购买的商品” 。 Wish客服人员希望消费者能够退货至指定点 , 该消费者却声称没钱支付邮费 , Wish最后进行了退款处理 。 这样 , 消费者白白得到了商品 , 商家财货两空 , 显然这种处理方式是非常不公平的 。 在阿里巴巴速卖通上 , 一般是商家和买家先进行沟通解决 , 如果无法解决 , 再由平台介入进行仲裁 。 显然 , 这种处理方式就更为公平 , 也更为高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