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奶粉造假利益链:网上价差悬殊( 三 )


除了海淘奶粉真假难辨困扰消费者外 , 还有多款知名进口奶粉屡遭假冒 , 也令消费者避之不及 , 这背后是一条困扰厂商已久的国际造假利益链 。
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2015年-2016年公布的判决文书显示 , 国内共出现了3起涉嫌假冒进口奶粉的大案 , 涉及雅培、喜宝等多个知名品牌 , 整体涉案数量超过60万罐 。
从披露的案件细节信息来看 , 奶粉造假已经出现了集团化、专业化运作的迹象 , 部分涉案公司从采购低价大包粉原料分装 , 到假冒进口报关文书及检疫证明 , 最后报关公司仓库“一日游”冒充进口 , 各个环节手法娴熟且有专人专职负责 , 甚至骗过了专业的奶粉经销商 。
假冒奶粉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从国内或者国外低价采购大包牛奶粉、羊奶粉原料 , 分装成小罐 , 再贴上伪造的奶粉品牌标签后高价抛售 , 这其中的高额利润让不少不法商家开始铤而走险 , 大规模制假、售假 。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 , 一些涉嫌假冒进口奶粉 , 经检测多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 如2015年的假冒可尼克、善臣案中 , 13件奶粉中有2件含有致病菌,属于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 。 而在2016年的伪造诺德兰、喜宝检疫证书等案中 , 11个批次的奶粉样品有9个不合格 , 主要是蛋白质含量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分析 与销售渠道混乱有关
无论海淘奶粉 , 还是国内进口奶粉 , 乳业专家王丁棉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曾表示 , 屡次出现的假奶粉与奶粉销售渠道混乱有关 , “许多奶粉品牌设立了销售大区 , 下面还有省级代理、市级代理 , 代理层级越多给假奶粉留下的空隙就越多 。 比如向正规企业要10吨 , 实际上卖出去15吨 , 而由于销售层级过多 , 品牌方自身很难监控 。 ”
宋亮则认为 , 此次国外查出假冒爱他美奶粉也为我国敲响警钟 。 “婴儿奶粉是条红线 , 任何人都不能碰 , 只有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 , 让不法者受到重罚 , 市场才会更好 。 ”他建议政府尽快建立消费者举报制度 , 激励举报者 , 重罚制假售假者 。 这样也有助于留住质量较好的国外品牌 。 因为一旦企业利益受损 , 可能会导致其退出中国 。 品牌企业退出 , 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 市场上的产品要么消费者不喜欢 , 要么是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出现越来越多的假货 。
宋亮还建议 , 国内外品牌奶粉都要尽快建立自身产品追溯体系 , 以维护自身品牌和消费者利益 , 国家食药监总局不妨与国外品牌奶粉厂家约谈 , 凡没有建立追溯的可立即退出国内市场 , 以维护市场秩序 。
造假术1购买其他品牌奶粉罐装造假
采访人员注意到 , 假冒“雅培”奶粉案中公布了一组数据:犯罪嫌疑人以每罐70元到80元的价格在市场上购买新西兰产“Vitacare”、“美仑加”、“可尼克”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国产“奥佳”“和氏”“摇篮”等品牌婴幼儿配方乳粉 , 分别在山东兖州、湖南长沙的窝点灌装生产冒牌“雅培”金装喜康力婴幼儿配方乳粉(900克)1.16万罐 , 销往安徽合肥经销商、河南郑州经销商、江苏宿迁经销商、湖北武汉经销商 , 销售额190余万元 。
按照这个销售额来计算 , 这种900g装的假冒“雅培”奶粉售价在163.79元左右 , 其原料成本仅在70元左右 , 每罐假奶粉上可以攫取93.79元的利润 , 中间利润率高达57%以上 。
造假术2为假冒奶粉伪造“身份证书”
此外 , 部分造假公司还为伪造的产品精心制作了“身份证书” , 如伪造的原产地检疫证书、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报关单等一系列文件 , 并且运送到专业报关公司的海关仓库后 , 摇身一变成为了资质齐全的进口奶粉 , 甚至骗过了国内的经销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