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是庞然大物
但因为长期缺乏新技术研发动力 ,
执着于内卷 ,
在国际竞争中已后继乏力了 。
被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拿捏的死死 。
五大游戏的设计 , 也充满着隐喻
1.一二三木头人

文章插图
规则定好的韩国社会是不准抢跑、禁止乱动的 。
抢跑者 , 必死;乱动者 , 枪毙!
2.扣桠糖饼

文章插图
戳破糖饼者 , 死 。
舔糖块的人 , 生 。
典型的奶头乐 。
所谓奶头乐 。
就是为了
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 , 避免阶层冲突 ,
让企业大批量制造“奶头”:
让令人沉迷充满感官刺激的娱乐产品 。
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 。
令其沉浸在“快乐”中
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
3.拔河 。

文章插图
隐喻:
在类似拔河的零和游戏中 ,
只有靠经验和智慧才能确保胜出
而经验和智慧在哪里呢?
OLD MONEY手中 。
4.弹珠

文章插图
隐喻:
社会中赢者通吃、失败者死无葬身之地 ,
而对抗本身毫无下限、充满偶然性的残酷现实 。
5.过玻璃桥

文章插图
16步 , 隐喻着成年人的世界 ,
踏错一步 , 就跌入万丈深渊
而判断到底哪一步是正确的
却没有可遵循的准则 , 充满随机性 。
再怎么精心算计 , 没有主角光环的话 ,
活下来的概率也只有1/32768 。

文章插图
即便那个在
玻璃厂工作了30年的老工人
能识别易碎玻璃/强化玻璃 ,
游戏组织者也可以随心所欲地修改规则 ,
使这种经验重新归零
隐喻韩国制造业和工人阶级的悲剧命运 。
因此 , 整部《鱿鱼游戏》
最惊悚的不是
游戏失败后的杀戮
而是描绘了
一个非常接近于真实的内卷世界

文章插图
童年游戏 , 本身就很原始、简单 , 又有趣 ,
但本质又充满了输赢、打赌、不平等和肢体冲突 。
虽然
长大后我们不再玩这些小儿科的游戏了 ,
但成年人不过是外表老去的孩子 ,
我们仍然那么在意输赢 。
竞争演化成内卷 , 也加剧了不平等
碰撞衍生为暴力 ,
肢体暴力转化为语言暴力和算计 。
回想一下 ,
无论身处什么行业和阶层 ,
日常接触的哪个企业和圈子
不是充满了内斗和互害?
我们有多少精力是用在防备他人 ,
又有多少精力在创造和生产?
04
《鱿鱼游戏》真的烂尾了吗?
即使赢得2.47亿人民币的奖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