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仆和女仆装文化的起源和考究 女仆装的由来( 三 )



女仆和女仆装文化的起源和考究 女仆装的由来

文章插图

到了19世纪30年代 , 英国贵族妇女开始佩戴缠有藤子的希腊式首饰仿制品和镶着流苏、饰有皮边的波兰式荷叶帽 , 还有插满了羽毛的黑天鹅绒法国帽 , 帽子上还装饰着风车、帐篷等形状的小饰品 , 镶有大玫瑰的白缎鞋和悬垂的耳饰、佩戴手镯以及各种各样的项链 , 带着手套 , 手握扇子外加一把有装饰的太阳伞是当时淑女的象征 , 此时的女仆服饰则刚好相反:穿黑色衣服 , 扎白围裙 , 戴白帽子 , 非常朴素 , 一眼可以看出这就是女仆 。
当时女仆服装出现如此大的变迁是有原因的 , 女仆服饰过于华丽 , 往往和主人区分不开 , 打破了尊卑有序的氛围 , 工业革命导致了极度的贫富分化 , 下层民众状况恶化 , 社会矛盾丛生 , 而邻国法国又爆发大革命 , 大革命思想传播 , 下层反抗意识增强 , 英国贵族们不得不加强等级 , 道德教化来巩固统治 。
一开始 , 女仆的服装是女主人的旧衣服 , 旧配饰 , 后来女仆装就有了特殊的标记 , 女仆装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前面的围裙 , 若是做家务 , 戴围裙是有必要的 , 但实际上不管女仆做不做家务 , 前面总有一个围裙 , 围裙成了女仆的标志 , 用来区分女仆和主人 , 女仆可以选择粗布围裙 , 亚麻布围裙 , 蕾丝围裙和没蕾丝的围裙 , 但是围裙是必须的 , 即便是女仆有一些好看的衣服 , 但是在工作的时候是禁止穿的 , 除非是黑色 , 而当时的女仆其实非常反感穿制服和在不做家务的时候佩戴围裙 , 认为这是奴隶的标志 。
关系
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 , 工业化初期的工厂非常混乱和肮脏 , 犯罪充斥 , 而女仆被认为是“较为体面适合女性的职业” , 周围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她们的道德 , 女仆三餐能保证 ,有稳定的收入 。
而实际上女仆更多的是被迫的 , 尤其是占据多数的农村女孩 , 由于圈地运动导致的土地集中和私有化 , 意味着打零工的机会变少了 , 农业已经没有了就业机会 , 女孩不得不进入城市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 , 而类似于裁缝 , 制衣女工 , 棉纺织厂之类的女工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 动辄日以继夜的干活 , 报酬低 , 经常季节性失业 , 还要面对各种犯罪 , 受更残酷的压迫 , 过更贫苦的生活 , 1935年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里面的“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的女孩子” , 就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反应 。
女仆的情况比这些女裁缝 , 制衣女工之类的稍好 , 但是工作强度依然很大 , 以最为简单的洗衣服为例 , 今天洗衣服直接丢进洗衣机或者送去干洗店 , 但是当年并没有这些东西 。 以印花薄纱连衣裙为例 , 既要洗干净 , 又不能掉色 , 因此不能用热水直接洗 , 也不能用肥皂直接涂抹 , 而是先把肥皂和水煮沸至起泡沫 , 然后一直静置到凉 , 最后把衣服放入其中 , 撒一点盐 , 浸泡完成后 , 再用清水和盐两次冲洗 , 然后把衣服拧干晾干 , 连衣裙的褶皱要尽可能的张开 , 保证衣服的任何部分不黏在一起 。
而洗丝绸制品更加麻烦 , 根据1861年《戈迪夫人的书》的描述 , 要用蜂蜜 , 软肥皂 , 倒上适量的松子酒按比例调配 , 加入沸水后静置到温热 , 再用小刷子把混合物涂在丝绸上 , 要特备注意污渍点 , 接下来女仆再用海绵把整个丝绸衣物轻轻擦拭 , 清洁完成后用清水冲洗 , 挂起来晾干 , 丝绸必须在阴凉处晾干 , 保持光滑无皱 。
对于顽固污渍 , 例如油污 , 需要多种调料进行清洁 , 包括松节油 , 苯 , 汽油 , 氧化镁 , 氯仿 , 有时候还用到蛋黄或者土豆汁 , 在洗涤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化学品 , 女仆的手往往因此红肿甚至溃烂.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