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官吏考选客卿养士制?
客人是“客人” 。 对于任何一个诸侯国来说 , 一切外来者都是广义上的“客人” 。 《上墨工》项公二十二年 , 杜宇《左传》对客人解释:“做上宾 。 ”相公二十七年 , 《集解》说:“一尊 。 ”《史记宰相张》
传》解释道:“为帐下宾客 , 不掌官 。 ”客的出现是与当时的新兴阶层“士”的崛起密不可分的 。 游士四处游说 , 各国视为座上宾客 , 又被称为“食客” 。 这些食客的特点是:“君有势 , 我则从君;君无势 , 则去 。 ”从《史记·孟尝君列传》得知:当时的客是分等级的 , 其中最尊贵的称为“上客” 。 上客经常被诸侯们拜为卿 , 称为“客卿” 。 这种选官制度 , 就是“客卿制度” 。
秦以客出仕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中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种形式 , 即先拜为客卿 , 然后再予升迁 。 由于这一形式存在由客拜客卿的环节 , 故我们把它特称为“客卿制度” 。 显而易见 , 客卿制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客卿” 。
那么 , 何谓“客卿”?著名秦史专家马非百指出:“客卿乃一特定的官名 , 专为位置某种诸侯之人来仕于秦者而设……此狭义之客卿 。 至于广义之客卿 , 则不限于有无拜为客卿之事实 , 举凡诸侯人之不产于秦而来仕于秦者 , 皆得名之日客卿 。 ”马先生的诠释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 但对官名何以用“客卿”称之 , 这层意思似还没有说出 。 大家知道 , 周制规定 , 凡天子、诸侯所属的高级长官均称为“卿” 。 然而 , 有些特殊官职虽不在卿之数 , 却居卿之列 , 如《左传·桓公十七年》记载:“天子有日官 , 诸侯有日御 。 日官居卿以底日 , 礼也 。 ”杜预《集解》云:“日官 , 天子掌历者 , 不在六卿之数 , 而位从卿 , 故言居卿也 。 ”春秋时期 , 这种现象很普遍 , 谓日“散位从卿者” 。 秦及其他诸侯国客卿之设 , 亦即采取这种方法 。 对此 , 《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曾作过说明 , 谓:“秦有客卿之官 , 以待诸侯来者 , 其位为卿 , 而以客礼待之也 。 ”我们认为 , 这应是关于客卿较完整的解释 。
孟尝君像另外 , 有必要再说一下“客卿”与“客”两个概念的区别 。 先秦时 , 卿乃官爵称谓 , 客卿之称包含了“卿”字 , 其必然指官爵无疑 。 而战国时的“客” , 仅为“宾客”之意 , 其位尊者也不过称为“上客”而已 。 显然 , 客卿与客之间不能画等号 。 这里 , 客是属概念 , 客卿是种概念 。 客卿只是客当中入仕居客卿官位的那一小部分人 , 而客却包含了客卿 。 就秦以客出仕的两种形式而论 , 第一种形式既然没有拜客卿的环节 , 故以这种形式人仕的“客”就不存在“名之曰客卿”的问题 。 事实上 , 迄今所见到的有关秦客卿的材料 , 似乎也只有“狭义”的客卿 , 而不存在“广义”的客卿 。
搞清了客卿的定义 , 客卿制度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 很明显 , 从一定的意义上看 , 客卿之制就是拜“客”为“客卿”的制度 。 据徐复的《秦会要订补》统计 , 秦之客卿今可考者共有9人 。 我是来看评论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