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说人到中年如果爱上一个人,就别去害怕结局 杨绛先生( 四 )



散文类:《干校六记》、《将饮茶》(含《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

记钱锺书与〈围城〉》《回忆我的姑母》等)、《杂写与杂忆》(含《怀念陈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纪事》、《我们仨》、《我在启明上学》、《走到人生边上》、《老王》(收入中学语文课本) 小说类:长篇小说《洗澡》;短篇小说:《璐璐 , 不用愁!》、《老王》《小阳春》、《大笑话》、《玉人》、《ROMANESQUE》、《鬼》、《事业》、《我们仨》 译作类:《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 。 剧本类:《弄真成假》、《称心如意》、《风絮》 。 论集类:《春泥集》、《关于小说》 。

编辑本段语言特点

杨绛文学语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 其沉定简洁的语言 , 看起来平平淡淡 , 无阴无晴 。 然而平淡不是贫乏 , 阴晴隐于其中 , 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 , 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 。 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 。 有时把词序变换一下 , 不符合常规 , 反倒更显别致耐读 。 如《丙午丁未年纪事》中有一句话:“登台就有高帽子戴 。 ”通常也许会说“登台就得戴高帽子” , 因这分明是被迫 。 但杨绛这句话说得有点喜气洋洋的气氛 , 令人想起“拜年就有压岁钱”之类 。 这与当时的环境完全不合拍 , 只好当成一句反话来读:不仅表现出作者身处其境的哭笑不得的无奈心情 , 也隐含了她对待那时环境的解构态度 。 平平八个字 , 平静中有抗议 , 调侃中有悲哀 , 很有韵味 。 有时明净到有些冷 , 但由于渗入诙谐幽默 , 便平添几分灵动之气 。 因而使静穆严肃的语言自有生机 , 安静而不古板 , 活泼而不浮动 , 静中有动 , 动还是静 。 沉静诙谐中有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 , 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 , 有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 。 (节选自《人在边缘──杨绛创作论》 , 《文学评论》1995年第5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