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做法:假如宝宝提出的要求合理,尽量尊重宝宝的选择,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维强加给宝宝 。
6、拔苗助长
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成长期望值太高,在教育宝宝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遵循宝宝身心发展和智力成长的规律,“拔苗助长”,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负担过重,难以适应压力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和行为 。比如,有的家长让2岁的宝宝学英语,让3岁的宝宝背唐诗、做数学题,这种方法不值得推广 。
正确做法:对孩子来说,学就是玩,玩皮球锻炼宝宝的眼、手、脚协调能力,玩积木锻炼宝宝的创造力,玩插片锻炼宝宝的动手、动脑能力 。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识学习 。
7、不准掰手指数数
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 。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 。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 。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 。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

文章插图
8、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宝宝想要某个玩具,想吃麦当劳,父母一定要满足他吗?不一定 。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会让宝宝觉得一切太顺利,而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没了 。
正确做法:宝宝想要买某个玩具,可以对他说,假如坚持一周都去幼儿园,妈妈就买给你 。要是宝宝想吃麦当劳,可以告诉他生日的时候在这里开生日PARTY 。这样让宝宝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追求的愿望 。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承诺,不能骗宝宝 。
9、父母替宝宝道歉
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 。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 。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
10、你唱红脸我唱白脸
有些父母总是在教育宝宝上不能达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常有分歧 。总是出现妈妈惩罚孩子,爸爸替他说情;或者爸爸对孩子发火,妈妈为孩子辩护 。有的父母因为教育宝宝的问题,还会互相指责,长此以往,孩子对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产生投机心理,谁护着他就找谁 。
正确做法:作为夫妻双方,在教育宝宝上要一致,私下多沟通,不要当着宝宝的面争吵 。当一个人教育宝宝时,即使说的不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宝宝的面指责 。
11、父母的冲突不会影响婴儿
大多数爸爸妈妈都知道,夫妻当着学龄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紧张的事 。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当着初生婴儿或尚不会说话的婴儿争吵,也会影响到婴幼儿的思想或情绪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