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国的建立
【大夏国的建立】明于震(1331 ~ 1366),因信明教而改姓“明”,随州(今湖北随州)人 。 野心勃勃,擅长骑射 。 在家乡,他招募了1000多名乡村士兵,建了一个村庄来保护自己,并被选为村长 。 郑源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率领红巾军占领了(今湖北习水县)和华
元朝部将矛盾重重,重庆城无强兵厚贮,决定率兵西上 。 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奉命西征,四月攻占重庆,重庆父老夹道欢迎起义军入城,附近州县纷纷向起义军投降 。 随后,明玉珍出兵川南,先后攻下泸州(今四川省泸州市)和叙南(今四川省宜宾市)等地,初步巩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南地区 。 正当明玉珍进军四川之时,西系红巾军发生了分裂,陈友谅诛杀倪文俊、徐寿辉,自称汉王,并要明玉珍撤出四川 。 明玉珍一面加强三峡防守,断绝与陈友谅的往来,一面剿除四川元军,确立对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 。 至正二十一年(1361)七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仍奉"宋"为国号 。 至正二十三年(1363)正月,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夏",改元"天统",以重庆为国都,正式建立了大夏政权 。 历时9年,明洪武四年(1371)被朱元璋所灭 。 ?
张献忠攻占重庆
【张献忠攻占重庆】明崇祯十七年(1644),大西军首领张献忠率军第三次入川,正月破夔门,二月攻万县,后因长江水涨,屯兵忠州葫芦坝 。 五月,号称40万大军从忠州溯江西上,步兵行左岸,骑兵行右岸,水军行江中押粮,前后40里 。 六月初攻下涪州城,二十二日攻占重庆 。 ?
重庆建立书院
【重庆建立书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江津知县冯忠创办了五举书院,这是重庆地区最先出现的书院 。 南宋至明,官方多设府学、州学、县学,书院也有一定发展 。 到了清代,官学衰败,书院有较快发展,当时较著名的有东川书院、字水书院、渝郡书院、璧江书院、巴川书院、聚奎书院等 。 ?
重庆建立会馆
【重庆建立会馆】重庆是西南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清代以后,各省商人聚集日渐增多,各按籍贯在重庆分别建立会馆 。 从乾隆年间至光绪十七年(1891),重庆建有八大会馆,即南华宫(广东)、列圣宫(浙江)、天上宫(福建)、禹王宫(湖广)、万寿宫(江西)、江南馆(江南)、三元庙(陕西)、山西馆(山西) 。 光绪十八年(1892),云南、贵州来渝商人亦建立了会馆性质的"云贵公所" 。 各会馆设首事一人,主持馆务 。 其职责是维护本省商人权益,参与地方有关各项活动 。 ?
【重庆开埠】清光绪十六年(1890)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 。 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 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 。 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 。 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
新式学堂兴起
【新式学堂兴起】19世纪末,仿欧美日的新式学堂在重庆开始创办 。 清光绪十七年(1891),美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了"私立求精学堂" 。 次年,川东道守创办了"洋务学堂" 。 此后,重庆知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创办官立重庆府中学堂 。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又相继创办了川东师范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 至清末重庆各类学堂已初具规模 。 既有大学堂,又有大量的中小学堂,还有实业学堂、幼稚园,以及专门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半日制学堂,全市各类学堂多达1200余所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