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事件2021下半年 网络热点事件( 二 )


1网瘾的命名
1.1现有命名
纽约的伊万戈德伯格医生要开个玩笑 。 1995年 , 他仿照《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写了一篇名为《网瘾诊断标准》的帖子 , 并在网上发布 。 这篇文章列出了几个诊断标准 , 包括“手指经常不自觉地做出敲击键盘的样子” 。 他没想到的是 , 这个帖子是一个小笑话 。 真不敢相信有人当真了 。
很快 , 他收到大量邮件 。 询问如何应对这种新“瘾” 。 “网瘾”这个词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 有些精神病学家认为“网瘾”应当定义成一种冲动控制障碍症 , 这种患者会持续去做那些自己明确知道不该去做的事 , 并且无法停止 。 像强迫性购物、病态赌博这样的行为 。 往往会发生在冲动控制障碍症患者身上 。 看起来和网瘾有些相似是不是?是不是有时候冒出过“再玩一分钟”、“再看最后一个帖子就关机”的念头 , 并且为此而自责?

不过在目前 , 冲动控制障碍症的病因仍然是个谜 。 依然有一些学者认为“网瘾”根本是不存在的东西 。 这些学者的主要出发点在于 , 互联网神经生物学家认为这种疾病可能与大脑中的5-羟色胺和多巴胺异常有关 。 前者的异常往往会导致抑郁症 , 而后者则是产生幸福感的重要物质 。 心理学家认为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某些心理学含义 , 例如从现实世界中不能够获得满足感 , 转而从虚拟世界获得 。 而社会文化论也尝试对这种病症做出某些解释 , 例如流行文化对某些行为的不正确引导 。

沉迷于视频暴力游戏的未成年人会变得更加暴力和具有攻击性是已经被公认的 。 《连线》杂志最新一期还介绍了暴力游戏会导致心理变异 , 导致睡眠障碍 。 沉溺暴力游戏 , 可能会让未成年人出现情绪波动、易怒、喜好垃圾食品以及丧失理性的症状 。 这样看来 , 互联网上的一些内容 , 也未必是真的那么无辜 。

网络成瘾的概念最早由Goldberg提出 。 Young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她报告了在其研究中的496例网络用户中 , 有396例是依赖型网络用户 。 Young的研究发现过度的网络使用对用户的损害是多方面的:损害身体健康、导致人际关系障碍、学业成绩下降及影响正常工作 。 她的另一项研究发现 , 网络使用依赖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 。 Kraut等的研究发现过多的网络使用导致用户同家人的交流减少、社交圈子缩小、抑郁和孤独感的增加 , 他们的后继研究还发现更多的网络使用对性格外向者或有较多社会支持者产生积极影响 , 而对性格内向者或缺乏社会支持者产生消极影响 。

网络成瘾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界的关注 , 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 。 200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上网用户已达4580万人 , 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正日益突现出来 。

周倩将国际卫生组织对于成瘾的定义加以修改 , 将网络成瘾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 , 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 。 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 , 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