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职业化之初就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顶ji联赛的设计上,台前非常耀眼,幕后的工作没有人做 。体校模式放弃了,校园足球没有做起来,俱乐部梯队也没有抓,我们迅速搭建好了看似完美的顶ji联赛平台,老球迷都能记得94年、95年的甲A联赛是多么的火爆,闪耀亚洲,范志毅也荣获了亚洲足球先生,世界第六联赛的口号也喊得响亮 。但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后面的基础工作我们全部丢掉了,球员开始出现断层 。
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就没有去进行长远的、细致的规划,在专业队全部消失后,谁来向看似繁荣的顶ji联赛输送人才?这个根本的问题没有去解决 。没有根,没有土壤,再好的顶ji联赛,都是虚无的空中楼阁,也就出现了14亿人的国家,一个年龄段全国居然只有几百个适龄球员的囧境 。要知道,足球王国巴西注册i球员(专业+业余,成立俱乐部在足协注册备案)达到1200万,日本也有480万,而中国在2021年只有5万人,2010年那个时候只有可怜的8000人 。
原因三:职业化以后,有限的资源投偏了方向,金钱不仅没有助推中国足球的发展,反而成了腐化中国足球的祸根 。职业化以后,足球赤裸裸地和钱挂上了钩,没有投入职业化足球肯定是搞不起来,但是投入了就一定会搞好吗?中国足球给我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 。
职业化以后,日韩的资金投入其实远远比中国大,但是因为他们投入到顶ji联赛俱乐部身上的少,所以看起来总是中超联赛大手大脚,似乎我们对于足球的投入更大,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 。日韩对于顶ji联赛的投入有严格的限制,在硬件场地和训练设施上,是高水平的投入,但是在球员和教练员的薪酬上控制得非常严格,所以日韩球员的收入相对中超球员来说就非常低,他们也更有动力去欧洲留洋(因为在金钱上没有损失) 。他们的主要投入在校园足球和青少年足球上,比如日本的全国高中生联赛,一个县(日本的县相当于我们的市)就有几百只注册校园球队,他们的比赛使用的都是正规场地,孩子们的教练也都是受过专业培训的高水平教练员 。日本高中联赛总决赛的比赛,几万人的球场座无虚席,电视台向全国进行直播,那种场景和影响力远远比中超比赛更大 。这样的足球氛围和基础,都是巨大的投入才能实现的,而在中国,我们的足协之前在这上面几乎没有投入(这几年刚刚有好转) 。
不仅仅是青训,我们的硬件设施除了几个大型城市,其他二三线城市连能够举办专业足球比赛的球场都没有 。以山西省为例,2次冲进中甲,但是都只能选择把球队卖掉,因为全省都没有2个达标的足球场,不满足职业比赛要求 。也就是说,因为硬件设施,整个一个省已经无法参与高水平足球了 。
我们的钱花在哪儿了?大家都看到了,都看在面子上 。自己不培养球员,为了抢夺国内有限的高水平球员(相对的),不断的提高球员的薪酬水平(买球员投入的钱远远比自己培养要小的多),不断的内卷,就造成球员的薪水越来越高 。球员们怎么还会有心思去欧洲留洋,毕竟放弃几千万去提高个人的足球水平,有几个人有这么大的决心 。另外,为了提高即时战力去争夺短期的好成绩,花天价去引进外援(最夸张的时候全球球员收入排行榜前十位我们中超占了一半),这确实短时间内让联赛非常好看,也提高了中超球队在亚冠上的表现,但由于根子是坏的,施再多的肥,它也不可能开花结果 。
在这里多说一句,之前12强赛中日之战结束,武磊和一群日本球员同机回欧洲报到,我们应该好好地夸一夸武磊,他和那些日本球员不一样,那些日本球员去欧洲只有收获没有损失,而武磊在西班牙人的薪水只有上港的1/4,一年就少了2000多万人民币,已经接近30岁的人还想着进步而不是金钱,真的很让人敬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