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 十二届三中全会( 二 )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 十二届三中全会
我国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基础上的 十二届三中全会】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所有土地两类 。 作为个人和单位 , 他们只有土地使用权 , 没有所有权 。 农村土地使用权 , 即土地承包权 , 目前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承包法》年为30年 。 至于你说的普通住宅用地 , 以及房地产公司普遍囤积土地 , 他们只有使用权 , 使用权可以买卖 。 中国“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启示1 。 土地利用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 一方面 , 土地利用规划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 从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到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 , 再到2004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 都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 相应地 , 两轮土地规划分别于1986年和1998年启动 , “第三轮”规划修订于2003年启动 。 客观上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要求 。 另一方面 , 土地利用规划是从集约资源 。
利用、可持续利用方面也具有调控经济发展的作用 。 总之 , 协调处理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重要 。 2、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结各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经验 , 出版“土地利用规划指南” , 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的资源调查、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等方法 。 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 对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联合国环境发展署(unep)联合出版“我们的土地 , 我们的未来” , 提出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 , 1997年出版 , 协调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 主要针对国家层次上的政策和决策制定者 。 1999年又出版《我们土地的未来》 , 是一本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管理综合规划指南 。 同样 , 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经历了第一轮的起步和第二轮的发展 , 在规划的立法依据、方法和规程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 。 但是由于起步晚等多方面原因 , 与国际的进展比尚有一定差距 。 3、创新中国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体系规划的多元化是当今国际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 。 作为一种政策的工具 , 土地利用规划与国家的发展历史、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的状况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 两轮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践反映了我国土地规划的特点 。 而“第一轮”规划没有实施和“第二轮”规划的实施不良表明借鉴国际经验 , 建立适合我国有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和体系尚需探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