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头”是两门生意?一头叫AI欺诈,另一头叫反AI欺诈( 三 )


因此 , 从实际应用来看 , 现实场景的严苛考验是非常关键的 , 只有越深入现实之中 , 才越能看清目前产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 技术应该怎么赋能 。
“魔”“道”较量 , AI时代网络安全蓝海才刚刚开始
回过头来说 , 欺诈与反欺诈本身就是一个相互拉锯的事情 , 加持了AI技术也同样如此 。 对于这样一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过程 , 一般很难出现终局 , 现在也只是开场 。
或许 , 很快又会有新的攻击方式和技术手段出现 , 需要服务商不断的应对 , 迭代自家技术 , 释放产业价值 。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 , 技术的进步必然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 一方面是防范安全的价值 , 另一方面则是应用优化的价值 。
比如 , 中关村科金携手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打造的互联网销售可回溯系统 , 在保障互联网产品销售安全的同时 , 实际上也为银行、客户等多方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新价值——对于银行 , 系统可对有效订单信息回溯数据并进行算法压缩+多重算法加密处理 , 保证回溯资料无损且安全 , 存储效率高 , 成本低;对于客户 , 系统采用轻感知采集 , 无需进行过重操作 , 只需简单操作便能看到整个互联网产品的销售过程 , 保障权益 。 据悉 , 该系统已合作银行及保险机构近15家 , 其中超过3家通过了银保监会驻点检查 。
由此可见 , 技术确实是一把双刃剑 , 但是如果“好”的一面若是用得好的话 , 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安全可靠的保障 , 还能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 。
那么 , 在这场“魔”与“道”的较量中 , 反AI欺诈也好 , 信息安全也罢 , 都不止于“防护”二字 , 而是更为远大的目标 , 即更好地服务于生活、生产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 作者:智能科技新媒体 ,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