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们的在线K歌新战事( 二 )


巨头们的在线K歌新战事

文章插图

到了今年 , 短视频平台彻底成为“在线K歌”舞台的主角 , 成为某种时代更迭的标志 。 先是快手分别在3月、6月上线两款社区型K歌产品“回森”和“小森唱” , 后有字节跳动6月份在抖音平台里内嵌“抖音K歌”功能 。
巨头加码的新产品常会在发布时引发广泛关注 , 得到第一轮的拉新用户 , 但能长期保持用户流量稳定的却属少数 。 在比达咨询今年3月那份APP月活排行榜上 , 紧随全民K歌、唱吧之后的仍是酷我K歌、天籁K歌两款老牌K歌软件 , Top5里只有“唱鸭”这款阿里系APP以第5名挽回一些新产品的颜面 。
谁能阻击全民K歌?这不仅是一场巨头K歌类新产品的开发大战 , 更是新型K歌娱乐产品与老牌K歌软件的时代之争 。
抖音内嵌K歌
更务实的产品开发策略?
K歌产品开发还能怎么玩?
从最新“抖音K歌”的产品形态来看 , 字节跳动和同行走的不是一个路数 。 这家自降生之初就自带音乐基因 , 17年以近10亿美元收购Musical.ly音乐视频应用的公司 , 在“音乐场景革新”方面其实一直在另辟蹊径 。
事实上 , 去年的那款K歌小程序“抖唱” , 它的产品内核就迥异于一般K歌软件 。 它的核心功能是“异步合唱” , 使用场景是 , 短视频达人发布合唱视频到“抖唱”后 , 粉丝再在其中加入自己的声音和表演以“同屏演唱” , 该功能经常能帮助抖音平台开展类似“与林俊杰合唱《交换余生》”这类短视频二创活动 。
换言之 , “抖唱”其实是服务于短视频产品的内生生态逻辑的 , 而在此基础上 , 我们可将今年的“抖音K歌”看作是“抖唱”的升级版 , 它的产品逻辑是更深度地将诸多K歌功能融入到抖音平台自身玩法里 , 以打出差异化 。
巨头们的在线K歌新战事

文章插图

“抖音K歌”不需要用户再重新下载独立的APP , 而是可由抖音APP的5种使用路径“进入”:一是语音KTV , 可实现与抖友一起欢唱;二是直播K歌 , 可帮助达人丰富直播内容;三是会话一起唱 , 可以与熟悉的好友一起私密K歌;四是K歌录制 , 可进行个人练歌或录制后发布短视频;五是音乐榜K歌 , 可即刻开启音乐榜热歌拍摄 。
由以上使用路径可看到 , 抖音K歌的设计思路 , 是基于从用户多维使用场景出发去开启K歌功能 , 它的优势有两个:一是减少下载APP的使用成本 , 刷短视频时就可方便随时进入K歌场景;二是利用抖音好友的社交关系 , 去玩转多维K歌功能及社区里的社交互动 。
巨头们的在线K歌新战事

文章插图

相比于重新开发独立APP , 抖音的K歌业务打法走的是更务实的产品开发路线 。 他们似乎认为 , 与其像其它巨头们重新开发新APP并为用户拉新和运营投入巨量成本 , 不如就借用抖音平台这一庞大流量池 , 去助力K歌成为众多用户刷视频之余的伴随型娱乐功能 。
当然 , “抖音K歌”的产品劣势也尤为明显 。 一是因内嵌在功能庞杂的抖音APP里 , 导致用户要么不知道抖音上线了K歌功能 , 要么很难找到进入K歌功能的入口 , 二是内嵌K歌功能对抖音站外受众的拉动作用有限 , 有K歌需求的非抖音用户很难将其作为K歌产品的主流选择 。
巨头们要紧跟新趋势
“泛K歌娱乐时代”将至?
“抖音K歌”踩中的是一个K歌场景消费新趋势 。
在线K歌赛道之所以被多方看好 , 是因为普通大众大多都有K歌的需求和习惯 。 “一展歌喉”既是普通人重要的情绪表达载体 , 又是与好友和陌生人形成互动的重要社交货币 , 而这两件事皆可在线上完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