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周年,完美日记已碰到天花板( 二 )


结合往期财报数据 , 逸仙电商今年前三季度的研发投入约为0.935亿元 , 较上年同期保持较高增长 , 但逸仙电商的研发资金短时间内仍难以与年均10亿量级的“欧莱雅”们相比较 。 发力研发的也不只逸仙电商一家公司——华熙生物为例 , 今年前三季度 , 其研发费用共计1.92亿元 , 同比增加101% 。
此前据36氪-未来消费查询 , 逸仙电商在国内仅拥有40个外观专利和1个实用专利 。 而逸仙电商方面表示 , 截至今年6月底 ,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4项专利 , 其中包括37项发明专利(部分正在转让过程中) 。
研发投入的回报周期较长 , 逸仙电商还试图通过投资、收购等方式来快速弥补短板 , 比如在收购Eve Lom后 , 吸纳其核心团队与独家配方 。
今年9月 , 逸仙电商通过全资子公司入股杭州钛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持股比例70% 。 天眼查数据显示 , 钛美生物旗下拥有微生态调节型护肤品牌壹安态 , 产品涵盖洁面乳、液体敷料、毛囊营养修复液等等 。
同一时期 , 逸仙电商还参投了广州因明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A+轮融资 , 后者是一家创新制药公司 , 拥有眼科药物、小分子免疫药物、细胞治疗、新型医美及宠物药物等产品线 。
02 营销投入高企 , 线下难解困境第三季度 , 逸仙电商在营销端的投入居高不下 。
财报数据显示 , 2021年Q3销售和营销费用9.113亿元人民币 , 在营收中的占比达到67.9% , 去年同期为8.543亿元人民币 。 而在今年一、二季度 , 销售和营销费用分别占该季度总营收的72.1%和63.8% 。
重营销 , 是逸仙电商自成立以来就明确的策略 。 早期的完美日记 , 便利用小红书、抖音等新流量平台大量做内容投放 , 建立起“国货之光”、“性价比之王”的用户心智 。 逸仙电商招股书曾提及 , 公司与超过1.5万名KOL建立合作 。
在内容营销方面的高投入换来了销售数据与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 。 据逸仙电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 , 2020年全年 , 公司DTC消费者规模达约3230万 , 同比增长38.0% 。
从财报数据来看 , 消费者端的增速明显放缓 。 在今年的第一、第二季度 , DTC用户规模的增速在10%-15%之间 , 而在第三季度 , 逸仙电商没有披露更新相关数据 。
包括完美日记在内 , 品牌在线上的获客难度与成本投入正在增加 。 背后的原因在于 , 线上流量大盘逐渐见顶 , 再难出现如早年小红书那样的流量洼地;高投入高增长的打法在行业内成为标配 , 品牌迫于增长需要维持高市场投入 , 这种竞争继而抬高了流量价格 。
以雅诗兰黛为代表、预算充足的国际品牌们也加入了这场线上流量之争 。 根据“新榜”统计 , 今年上半年 , 在小红书投放量最大的品牌是雅诗兰黛 。
线上流量价格愈贵、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 发力线下一度是逸仙电商的一大增长策略 。 早在2019年底 , 逸仙电商就宣布了三年在华东开店200家、全国开店600家的线下布局计划 。
始于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 , 扰乱了逸仙电商的线下扩张计划 。 尽管本次财报并未提及线下业务 , 而根据《经济观察报》报道 , 在今年11月的进博会上 , 逸仙电商创始人黄锦峰曾表示 , 由于疫情的持续影响 , 公司今年开设线下门店中 , 约有1/3在经历反复开关 , 并称线下业务将放缓节奏 。
抛开疫情影响 , 对于起家于线上的“完美日记”们而言 , 线下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新生态 , 从选址、供应链到店铺运营体系 , 都要从头开始摸索 。 此外 , 基于对“体验”、“逛”的强调 , 新消费品牌更倾向于在线下开设中、大店型 , 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线下经营成本 , 以及相对有限的收入贡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