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玩坏的社区团购( 二 )


平台能取得进货价优势, 主要因为单个SKU的采购规模大, 以及给供应商的账期短 。 相较超市往往2个月的账期, 社区团购因为不备存货, 能将账期缩短至3天, 最快次日打款, 这种优势让其能向供应商压价 。
流通效率的提升, 在于社区团购精简了分销链条 。 传统生鲜分销链路多, 加价环节也多 。 据安信证券调研, 在陕西农户3.65元/斤的苹果, 到上海市场要卖到9.8元/斤 。 社区团购的三级仓体系, 只有共享仓、网格仓和团长三个提价环节, 相比传统分销的六个加价环节, 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 。
然而, 本来模式更好的生意, 却被大厂的疯狂补贴坏了规矩 。 大厂入局推出了的生鲜爆品, 便宜的离谱程度堪比拼多多, 还不用去“砍一刀” 。 一分钱一斤的大白菜、九毛钱一盒的鸡蛋让消费者大呼真香 。 但巨额的补贴让公司无缘盈利 。 截至今年5月, 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的亏损普遍在10%以上[1] 。
烧不起钱的平台则直接倒闭, 食享会创始人戴山辉无奈道, “前进的方向已被巨头封杀” 。
那么, 看起来谁都可以来掺一脚的社区团购, 到底有没有壁垒?
02 卖菜的两个壁垒从竞争壁垒来看, 供给难度越大, 改造门槛越高, 其形成的壁垒也会越高 。
比如快递的时效件市场, 既有重资产壁垒, 又有政策壁垒 。 顺丰做的好, 是因为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运力, 还拿到了成立航空公司和购买飞机的审批 。 顺丰每年航空运输量占全国航空货运量的1/3, 同行根本打不进来[5] 。 再如送外卖, 虽然赚的是辛苦钱, 但在平台吸纳了足够多的商家和骑手后, 不仅能产生规模效应, 这种供给体量也很难被同行复制 。
那么, 社区团购的竞争壁垒会是什么?
从行业来看, 生鲜本就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 保质期短带来高损耗、冷链运输成本高;生鲜品类非标, 供应链管理难度大 。 这些特质天然抬高了改造门槛 。 之前的生鲜电商没能做成很好的生意, 更多还是因为盈利模式不够好 。
社区团购靠着模式的优化, 让生鲜生意没那么难了 。 但相比打江山, 守住阵地对平台的考验更大, 它牵涉到两个壁垒要素:平台的本地化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
本地化能力是基于社区团购的生意属性而言的 。 社区团购是个典型的区域性规模经济, 其链条十分依赖本地供应商 。 这种生意要一城一城开拓, 很难在全国快速复制 。 行业格局很少是赢者通吃, 更多是区域性的胜利 。
兴盛优选初期能盈利, 就因为其在湖南多年的耕耘——不仅本地供应链成熟、还拥有大量团长和社区便利店 。 在搞社区团购之前, 兴盛优选已经是长沙本土的零售巨头, 拥有超过1.8万个社区便利店, 而每一个小店都是一个自提点 。 后来互联网巨头进入长沙, 纷纷挖起兴盛优选团长的墙角——“得团长得天下”这句话, 就是本地化重要的一种证明 。

被玩坏的社区团购

文章插图

运营组织能力, 关乎的是如何在区域里做好团购这个生意 。 社区团购的链条环节较多, 上游关乎供应商, 中游涉及网格仓加盟商, 下游或许还要争取优质团长 。 这是对管理能力的综合考验 。
那些倒下的平台, 就提供了不少反面教材:同程生活宣布破产的当天, 有近6000名供应商上门讨债;有些网格仓为节省成本, 让司机兼任分拣员角色 。 而那些运营中的平台, 也把管理提上了日程, 比如美团优选加强了网格仓的考核, 平台要求司机出车前清点货物、到货后核对送货清单;提醒团长避免生鲜损耗等等[6]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