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第一方数据,食品饮料巨头们改行卖噱头?( 二 )


此外 , 去年Home Depot的巨型骷髅装饰品在火爆网络时 , 百威英博很好的抓住了机会 , 迅速推出了专门为骷髅设计的特别版服装 , 并获取了不少流量 。
也许是尝到了甜头 , 百威英博今年再度尝试为人、狗以及巨型骷髅设计了全系列的啤酒品牌服装 , 而这些都需要从百威英博的 B2B 和饮料订购应用程序 BEES上下单 , 根据其投资者会议上的内容来看 , 截止2021年第三季度 , 电子商店和其他为了服务于家庭场景推出的产品 , 已经为公司创造了超过1亿美元的销售 。
案例三:麦当劳快餐也不甘寂寞
事实上 , 除了食品和饮料两大零售类品牌为了数据拼命“整活”之外 , 快餐厅也没闲着 , 大量的快餐厅都在尝试提供独家菜单来吸引用户通过应用或小程序下单 。
麦当劳算的上是其中翘楚 , 国内外卖专属小程序、会员卡、店内店员通过推荐到店客人通过App下单 , 并向第一次下载App的消费者赠送大额优惠券 , 已然成为其收集消费者数据的常规手段 。
而在去年年底 , 麦当劳在海外则选择与说唱歌手Travis Scott联合营销 , 其中包括了大量商品以及一份特别订制的餐品 。 到了几年 , 麦当劳又和韩国男子乐队BTS合作再次推出限量餐品 , 当然这些都必须要通过App来完成购买 。
另一边 , 汉堡王则也选择了相似的路径 , 在2021年9月名为“Keep It Real”的餐食上市 , 当中使用的都是名人的真名 , 而不是更广为人知的艺名 。 比如说唱歌手Nelly创造了“Cornell Haynes Jr. Meal” , 是一个带有奶酪、小薯条和小雪碧的巨无霸套餐 。
巴西歌手Larissa Machado被粉丝们称为Anitta , 内容跟Nelly的套餐一样 , 不过皇堡换成了一个Impossible Whopper 。 歌手兼词曲作家Lil Huddy又名Chase Hudson则推出了一个包含有辣鸡肉三明治、四份马苏里拉奶酪棒和巧克力奶昔的套餐 。

为了第一方数据,食品饮料巨头们改行卖噱头?

文章插图

而Popeyes也有样学样 , 在10月份紧跟其后推出了与说唱歌手 Megan Thee Stallion的联名系列商品 , 从T恤、比基尼、炸鸡玩具到限量辣酱无所不包 。 当然不出所料地是 , 消费者通过网页或应用程序购买联名菜单可以获得特别优惠以及返现 。
02 为什么品牌方都在收集一方数据?上述这些例子无一不证明了企业或是品牌方对一方数据的追求 , 正如开篇所说 , 数据对于数字化而言 , 就如同建筑的地基 , 但数据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或者说品牌方现阶段对数据的应用究竟有哪些能够真的落在实处呢?
首先 , 在具体谈及数据之前 , 仔细观察这一系列的营销或是噱头 , 不难发现它们都不仅仅是为了收集第一方数据 , 这些营销既是收集数据的利刃 , 也是营销的新方式 。 毕竟 , 对品牌方而言 , 现如今的营销环境已经与10年前 , 甚至是1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对于食品或者各类商品来说 , 过去轰轰烈烈持续了近百年的强制同化的时代已经死去了 , 新生代的消费者(无论海内外)都在追求各式各样完全不同 , 充满着个性的消费环境 , 并且愿意为了个性额外付费 。
因此 , 虽然收集第一方数据是必要的行为 , 但各种各样的联名活动 , 个性化的商品 , 奇奇怪怪的定制产品 , 其本质上都是大量品牌正在尝试探索各种各样的机会 , 通过产品创新来或者衍生产品来打动消费者 , 甚至塑造一个与品牌息息相关的文化浪潮 。
当然 , 这种个性化也与数据分不开关系 , 新冠加强了人们和数字世界(或者说虚拟世界)的联系 , 数据也拥有远比过去更丰富的维度 , 这使得品牌方可以通过详尽的第一方数据来创造更符合他们目标用户的个性化体验 。 甚至提前一步洞察可能到来的流行趋势 , 这些将会让品牌能够更好的为自己的目标用户创造出一系列具有社交货币属性 , 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广泛传播的个性化内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