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们集体出海,大众和特斯拉危矣?( 三 )


蔚来指望海外市场贡献一半销量的背后, 是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正在逐渐退坡, 以及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已趋向白热化 。
2021年1月,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 并预计明年在此基础上再退30% 。 同时, 以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为代表的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交付量也在逐渐放缓 。
根据10月交付数据, 蔚来交付了3667辆汽车, 同比下降27.5%;小鹏汽车交付了10138辆汽车, 同比增长233%;理想汽车交付了7649辆汽车, 同比增长107.2% 。
从同比增速来看, 三家头部新能源车企的成绩虽然尚可, 但如果从环比增速来看, 隐忧便显现了出来 。 10月, 蔚来、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的环比增速分别为-65.5%、-2.6%和7.8%, 而在7月时, 其环比增速分别为-1.9%、22.5%和11.4% 。
上述汽车行业人士向DoNews表示, 欧洲的标准和法规比中国更为严苛, 如果中国新能源车企能够跨越这一门槛, 就意味着自身的技术足够成熟, 质量足够可靠, 有利于提高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品牌影响力, 甚至能重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 。
挑战重重尽管欧洲市场已敞开怀抱、美国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 但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入这两大市场依然不太容易, 其背后也隐藏着重重挑战 。
销售渠道、售后维修体系等本土化运营是中国新能源车企面临的挑战之一 。 目前,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的销售大多采取授权式布局, 这种销售模式虽然有利于快速打开市场, 但却缺乏打造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后劲 。
一个可以列举的例子是蔚来 。 相较于授权式布局, 蔚来选择了直营模式 。 李斌曾表示, 蔚来在每个市场的商业模式是一样的, 即采取基础设施先行、直营直销、服务用户的模式 。 “我们不光卖车, 我们更希望打造一个以车为起点的社区 。 ”不过这也意味着, 蔚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建设、升级和改造销售渠道和售后维修体系 。

“蔚小理”们集体出海,大众和特斯拉危矣?

文章插图

图源:蔚来官网
“欧洲市场技术门槛高, 仅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的费用至少需要几千万, 如果没有销量支持, 根本无法收回投资 。 ”上汽大通爱尔兰和英国经销商Harris集团市场总监克里斯曾如是表示 。
与此同时, 海外金融机构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金融支持不足, 难以获得境外消费信贷、融资担保等服务, 这对深陷亏损泥潭的蔚来而言, 考验并不算小 。
此外, 中国新能源车企面对的竞争对手也不容小觑 。 WVTA认证标准依照欧盟整车认证框架完成, 是全球标准最为严苛的汽车认证体系之一, 只有通过认证的汽车产品才能在欧盟市场销售 。
2021年前三季度, 在欧洲市场上排名前二的车型分别是占比达6.37%的Model 3和占比达3.35%的大众ID.3, 紧随其后的是法系车、美系车、韩系车和德系车 。 相比之下, 根据10月交付数据, 小鹏汽车在挪威的交付量为42辆、蔚来为10辆、比亚迪唐为358辆 。 换言之, 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欧洲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 甚至尚不具备与特斯拉、大众等一较高下的能力 。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 中国新能源车企进军海外市场面临的最大障碍是当地消费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怀疑, 这一点与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进军海外市场的初期类似, 中国新能源车企要想与国际大牌车企竞争, 仍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 。
进军欧洲市场注定是一条遍布荆棘的路, 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 几乎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爆炸式增长,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海外之战将会更加激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