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者认为 , 在道德伦理层面 , 孔子智慧可以起到主导作用已为大家公认 。 两千多年前 , 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 ”和”主要指多样性的统一 , 多样性是”和”的先决条件 , 同时亦是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 。 事物仅停留在多样性是不够的 , 还要多种事物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 , 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 和谐以共生共长 , 不同以相辅相成 。 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 , 少数几个大国瓜分世界的局面是不可能长久的 。 把栏杆拍遍”语出辛弃疾的《水龙吟》 , 宋代王辟之在《渑水燕谈录》中记载 , 一个“与世相龃龉”的刘孟节 , 他常常凭栏静立 , 怀想世事 , 唏嘘独语 , 或以手拍栏杆 。 尝有诗曰:“读书误我四十年 , 几回醉把栏杆拍” 。 所以 ,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 作者认为为辛弃疾造像 , 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 。 在词人把栏杆拍遍的振聋发聩的声响中 , 我们读出了辛弃疾真实的复杂的心情:不满、愤懑、焦虑、懊恼、无耐、等待、企盼……
这是一篇带有人物评传性质的散文 , 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叱咤风云而又命运多舛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 , 揭示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过程及原因 。
作者在介绍辛弃疾的人生遭际时穿插引用了他的八首词 , 这些词几乎都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 作者在引用这些词作时既没有一引了之 , 也没有详加赏析 , 而是结合人物的命运作了精当的点评 。 作者首先总评辛弃疾的由行伍经历到弃戎从笔的无奈:“南归之后 , 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 , 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 , 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 , 血溅战袍 , 而只能笔走龙蛇 , 泪洒纸笺 , 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 ”这里有“钢刀利剑”与“羊毫软笔”的对比 , 这里有“奔走沙场”与“笔走龙蛇”的对比 , 我们还透过“只剩下”、“泪洒”等词语真切感受到作者对诗人的同情和惋惜 。
作者主要是从词作的内容和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评说的 , 引《破阵子》时作者说“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引《水龙吟》时作者说“辛弃疾在这里发出的却是一声声悲怆的呼喊”;引《菩萨蛮》时作者解说道“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 , 月未圆 , 山河碎 , 心不安”;引《永遇乐》时作者提醒读者辛弃疾在“自嘲自己的姓名”;引《摸鱼儿》时作者感慨道“今天我们读时 , 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 , 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 , 或者是一行泪”;引《水调歌头》时又告诉我们辛弃疾在“咀嚼自己的寂寞”;引两首《丑奴儿》时看似在谈词的风格 , 仍然揭示了辛词“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 , 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的特点 。 寥寥数言 , 一语中的 。
文章主体部分巧妙地把人物的自身命运、作品以及作者的阅读感受、评说融为一体 , 读来饶有兴味 。
文章最后一部分也就是最后一小节 , 作者点明了以“把栏杆拍遍”为题的原因 , 回应了开头 , 揭示了辛弃疾从一个爱国志士而成为一个“连叹一口气 , 也是一首好词”的爱国诗人成熟之由 。
这一段的评说非常形象 , 什么“九蒸九晒” , 什么“水煮油炸” , 什么“千锤百炼” , 辛弃疾在词作领域的成功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 历史的“歪打正着”毁掉了一个赳赳武夫 , 却成就了一个千古词人 。
这是一篇充满阳刚之气的人物评传体散文 , 在写作上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 作文素材高考版杂志订阅 作文素材重庆出版社杂志订阅
- 2021最新素材摘抄200字 2021最新素材摘抄
- 作文素材摘抄高中生加评价人物事例 作文素材摘抄名人事例
- 中考作文素材摘抄事例 中考作文素材摘抄
-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最新2021 作文素材摘抄20篇
- 作文素材神仙句子段落200字 作文素材神仙句子段落
- 2021时事作文素材摘抄 高中生摘抄时事素材
- 高中作文万能素材大全600字 高中作文万能素材大全
- 积累10个写作素材100字 积累10个写作素材
- 优秀作文素材摘抄200字左右 优秀作文50字素材摘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