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音箱的终局是什么?( 二 )


反观小米, 另辟蹊径在“生态链布局”上玩得风生水起 。
事实上, 小米自2012年起就开始布局智能家居生态链, 凭借着“性价比”的硬件产品与大量关联的智能家居先行一步, 对产品进行赋能, 在智能音箱和语音交互出现后, 他们的IoT战略进一步升级为AIoT战略, 用语音操控智能音箱与其他设备交互, 到了2019年, 小米又推出了新战略“1+4+N硬件入口”(1是手机, 4是电视、音箱、笔记本和路由器, N则是生态链中的众多产品)
这在小米当年第三季度财报中, 也得到了体现, 与2018年同期相比, 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了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560万, 同比增长了59%;小米AIoT平台连接的设备总量也同比增长了35.8%至2.89亿台 。
虽然对赚钱模式还在摸索中, 但在百度、阿里、小米等玩家们看来, 智能语音及其载体—智能音箱在打开物联网场景上具有关键性作用, 达成了共识,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通过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 。
智能音箱的B与C相较于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5G”使可联网的设备类型和数量有了质的提升 。 在技术、软件环节的语音助手, 可能处于相对集中的市场, 但落到终端硬件产品上, 形态却非常分散, 可以是智能音箱、智能台灯、智能电视、智能冰箱等多元品类, 难以形成像手机一样的刚需产品 。
非刚需和多样化, 再叠加价格战带来的低利润甚至负利润, 使中国的智能音箱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to C、to B双重布局 。
在to B布局上, 一是在生产链上往上游走, 在自己生产终端以to模式为智能音箱赋能的同时也向其他企业提供语音语义算法或模组 。 比如科大讯飞是天猫精灵、小爱同学的供应商, 为这些产品提供了麦克风阵列、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回声消噪和语音增强等技术方案;二是把智能音箱批量卖给B端客户, 比如渗透式覆盖酒店、学校等 。
在内容生态的建设上, 小度跑在了天猫精灵和小米前面 。 小度最早着手于内容生态的构建, 打造了囊括爱奇艺、好看视频、腾讯视频、优酷、B站、芒果TV、快手、抖音、咪咕等在内的视频内容生态, 通过与QQ音乐以及环球、太和音乐等版权方的合作, 覆盖了数千万量级歌曲, 以及在游戏、在线教育课程等垂直内容上的布局 。
天猫精灵也有意弥补内容上的短板, 去年投入100亿元用来改造内容生态, 全面接入阿里文娱、健康、教育、购物等内容和服务能力 。 考虑到有屏智能音箱的市场存量, 无屏化的天猫精灵在与抖音、快手、B站等内容大户谈定制化合作时, 可能会缺少足够的话语权 。 像小米那样依托封闭的IoT生态留住用户, 或许更适合现阶段的天猫精灵 。
在进行新一轮的战略选择时, 小度的内容生态决定了向C端消费者的倾斜, 商业逻辑和进化思路都围绕消费者进行 。 天猫精灵做大B端业务的商业逻辑也有着某种必然性, 无屏智能音箱的交互集中在指令性, 可以说是家庭IoT控制中心的天然场景 。
小度选择做大C端市场的原因, 主要是基于庞大的用户需求催化产品技术层面的进步, 继而加速智能语音的技术突围, 以此巩固自身在智能语音赛道上的领先地位 。 与此同时, 小度并没有放弃对IoT生态的布局, 上半年刚发布了自己的鸿鹄语音芯片, 尝试从软硬两个维度赋能第三方硬件 。
值得一提的是, 天猫精灵也没有停止在C端的布局, 将IoT生态作为现阶段核心目标, 从未放弃从B端打入C端的想法 。 将智能化的技术赋能给B端厂商, 再凭借自身在线上和营销端的资源优势帮助合作伙伴打入家庭场景, 最终加速天猫精灵在家庭的渗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