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间分配各科 考研时间分配( 三 )



1月:最后冲刺, 调整状态

在完成以上工作之后, 离考试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这个时候需要背诵一些经典的例句和作文模版, 另外做一定的阅读以保持状态 。 其实有些阅读材料本身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一些涉及情感方面的阅读材料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通过它把握作者的心理和感情变化, 逐渐形成一种做题的感觉 。 例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要求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情阐述清楚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个时候例句会起很大的作用, 判卷的老师会因为对你某几个句子的闪光而将你的文章提升一个档次 。 因此除了这个时候集中看一些名人名言和常用谚语之外, 平时也需要多留意这些东西, 你还可以自己仿造一些句子, 这些都是提升文章文采的重要途径 。 在写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开头和结尾, 所谓“凤头-猪肚-豹尾”, 有一个好的开头会让阅卷的老师眼前一亮, 而一个好的结尾则能让人回味无穷 。 把所有的这些工作完成之后, 就需要调整好睡眠和饮食,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 。

课本+练习题+真题=KO

专业课和数学一样, 也是提分的一门科目 。 不同学校, 不同专业, 专业课科目不同, 复习方法也不同, 但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尤其是跨专业考生 。 我身边不少人都挂在了专业课上 。

对于专业课, 有一点很重要, 那就是要抓住一切时间来复习所有知识点, 尤其是在前两遍, 千万不要追求所谓的重点复习, 真正的重点在自己对全书充分理解后会自动浮现出来 。

其实对于数学和专业课, 最忌讳的是眼高手低, 各种方法千万不要只挂在嘴上, 而是要付诸于实践, 并且在实践中找到更适于自己的方法 。

一、我的考研之路(专业课只有一两本书的同学可以参考)

我的专业课复习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的, 转校跨专业 。 专业课本只学了一部分, 但和数学相似, 计算较多, 比较容易上手 。 千万不要报那种有N门科目(包括复试), 一门也没学过的专业(除非你特强), 至少要学过一部分 。

1)3月初开学——8月15日:课本和课后题做了两遍 。 基本掌握了各个知识点, 能熟练解答 。

2)8月15日——10月9日:看了两遍课本, 感觉课后题题量不大, 且比较简单, 最关键的是已经比较熟了, 看着就要吐 。 于是把与课本对应的习题集做了一遍, 水平大有提高 。

3)10月9日——11月10日:又做了一遍课本, 主要目的是建立框架体系, 融会贯通 。 做完后专业课信心十足 。

4)11月10日——12月11日:做了一遍十年真题 。 边做边总结, 边总结边提高 。 做完后基本找到了真题的出题规律 。

5)12月11日——考试:先用几天时间写了篇文章, 总结了十年以来的所有考点, 并利用本人的专业知识, 对考点逐个进行预测(和写这篇文章一样, 过程比较痛苦, 但完成后颇有成就感), 之后又把真题、课本、课后题、总结的东西扫了一遍 。 进考场前专业课基本没问题了 。

二、参考捷径

十分庆幸自己专业课开始的比较早(而且也应该比较早) 。 不少人建议9月1日开学再开始复习, 我认为不太好 。 因为越到后来, 时间越紧 。 早开始复习, 能为专业课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后期政治的复习留出充足的时间(当然, 这就要求提早确定要报考的专业和学校) 。 不同专业, 分数没有可比性 。 我当时的目标是150分 。 按照下边这条路走下去, 专业课不敢说满分, 至少应该不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