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重阳节的来历( 二 )


像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 , 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
相传东汉时 , 汝河有一个瘟疫妖 。 它一出现 , 家家户户的人每天都生病死去 。 这个地区的人们饱受瘟疫的折磨 。
一场瘟疫夺走了年幼的横井的父母 , 他自己也差点因病丧命 。 病愈后 , 他告别了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们 , 决定外出游仙学艺 , 为民除害 。 横井到处拜师寻路 , 遍访名山名儒 , 终于发现 , 这里有一座东方最古老的山 。 山上有一个拥有无穷魔力的仙人 。 泾不怕危险 , 不怕长途跋涉 。 在仙鹤的指引下 , 他终于找到了这座山 , 找到了拥有神奇魔力的仙人 。 神仙被他的精神所感动 , 最终收留了横井 , 教他降妖剑 , 并送给他一把降妖剑 。 不断的场景 , 不眠之夜 , 努力拼搏 , 终于练就了一身不凡的武功 。
这一天 , 仙人唤来横经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 , 瘟疫妖又要出来作恶了 。 你已经学会了你的技能 , 你应该回去为人民消灭害虫 。 ”神仙给了横井一包山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 , 偷偷教他辟邪 , 让横井骑鹤回家 。
横井回到家乡 , 九月初九的早上 , 他按照仙人的建议 , 带领村民来到附近的一座山上 , 给了大家一片山茱萸叶和一杯菊花酒 , 准备降魔 。 中午 , 随着几声怪叫 , 莫问冲出了汝河 , 但莫问刚刚跳下山坡 , 突然闻到了山茱萸的怪味和菊花的醇味 , 于是他突然停下来 , 脸色突然变了 。 这时 , 横井拿着降妖剑追下山 , 几个回合就把莫问一刀刺死了 。 此后 , 九月初九爬山避疫的习俗年年流传 。 吴亮君在他的书《九日闲居》中记录了这一点 。
后来 , 人们把爬重阳节的习俗视为一种避灾活动 。 另外 , 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 , 双九还是生活 。
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 , 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

—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 , 丹桂飘香 , 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 , 活动丰富 , 情趣盎然 , 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

在古代 ,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 登高所到之处 , 没有划一的规定 ,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重阳节的来历】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 ,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制无定法 , 较为随意 。 九月九日天明时 , 以片糕搭儿女头额 , 口中念念有词 , 祝愿子女百事俱高 , 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 , 像座宝塔 , 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 , 并点蜡烛灯 。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 当今的重阳糕 , 仍无固定品种 , 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