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和平 高安市 邹和平( 二 )


【邹和平 高安市 邹和平】因此,新构造运动必然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剥蚀程度或保矿条件的差异 。 新构造运动的研究不仅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优劣和未来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且对包括铀资源在内的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所谓新构造运动是相对于地质历史上的构造运动而言的,不同的家族对其下限的认识不同 。 有人说从上新世开始就叫新构造,也有人说从第四纪开始就叫新构造(国外下限是1.64ma,我国现在是2.48ma),也有人认为只有几千年或者几万年,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存在和活动 。 新构造研究的内容也很广泛 。 除了第四纪保存的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构造变化外,还涉及火山、地震,以及受构造作用(或与构造作用有关)控制的外部地质作用,如地表侵蚀、河流侵蚀、温泉和地下水活动 。 新构造研究的意义显而易见: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种工程建设,因为人类不是树栖的穴居动物 。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国家 。 时至今日,九重、阿苏、云仙月等火山仍在冒烟,有些火山还经常冒出来 。 富士和箱根町可能是休眠火山 。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以至于有一个传说,日本的房子有轮子,地震后就跑了 。 这种新构造活动来自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亚洲的挤压,日本列岛在结构上是一个岛弧 。 意大利西海岸也是著名的新构造活动区 。 维苏威火山是世界著名的“灾害型”火山,还有不久前爆发过一次的埃特纳火山(大致与中国张家口地震同期) 。 但意大利西海岸火山带喷出的火山岩是钾含量较高的碱性熔岩,与日本岛弧的安山岩有较大区别 。 这表明该区域不处于压缩环境中,而是处于拉伸和裂纹环境中 。 这个地区地震很多,除了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但强度低 。 美国西海岸是西半球新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 。
区,尤其以地震令人胆寒,也有活火山,象圣海伦斯火山等 。 美国西海岸最主要的构造是圣安德列斯断裂,是一条巨大的平移断裂,它分开了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 换言之,因为洋壳的消减,一部分详中脊及连接洋中脊的转换断层跑到陆地上来了 。 陆内也有许多新构造活动区 。 中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吉林长白山和云南腾冲等是第四纪火山活动区,京津唐、川西、云南等则是地震多发区 。 青藏高原现今的地貌,也是新构造运动造成的,被视作地球的第三极 。 青藏高原的大面积隆起对大气圈环流、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行都有重要影响 。 当然,新构造运动除造成灾害和对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利外,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 在陆内,新构造活动中蕴含了地热、温泉或矿泉、旅游等资源 。 在沿海地区,强烈的沉积可造成数千米厚的第四系沉积,在高地热的背景下,这些沉积中的有机质会很快转变成烃类而形成具经济价值的油气资源 。 成都地区的第四纪构造及构造运动作者:李永昭, 山东断块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作者:黄春海,万东林,田贵全, 1988年 长江三峡工程地区新构造特征及其对工程地壳稳定性评价作者:袁登维, 1988年 苏浙沪及邻区的活动断裂和新构造分区作者:朱履熹, 1988年 新构造运动与四川盆地的褶皱和油气关系作者:甘昭国,梁恩宇, 1988年 乌鲁木齐市新构造运动特征作者:金海龙,杨法义, 1988年 雷琼盆地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作者:黄玉昆,邹和平, 贺兰山东麓新构造运动特征初探作者:单鹏飞,温晋林,璩向宁, 中国东部海域的新构造运动作者:王舒畋, 1988年 河北省沧州地区沿海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及特点作者:王守一, 1988年 渤海第四纪差异性垂直新构造运动作者:刘锡清, 1988年 北京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地震的关系作者:李华章, 中国东部地区地震活动特征作者:姜久坤,林怀存, 1988年 横断山系新构造基本问题作者:陈富斌, 东北区主要深断裂新构造活动的基本特征作者:孙肇春, 1988年 沂沐带及其附近地区s波最大振幅随距离衰减关系作者:林怀存, 1988年 唐山地震与全新世构造应力场作者:王景明,苏生瑞, 1987年 渤海湾西南沿岸全新世时期的新构造运动和地质环境的变迁作者:石长青,韩书华, 1988年 新断裂的宏观岩性鉴定法作者:刘广润, 渭河断陷带新构造运动的几个问题作者:韩恒悦,米丰收, 1988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