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如败血症、伤寒、胆道感染、腮腺炎、输卵管炎、附睾炎,以及肿瘤、结核等的继发感染,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病例均很少,有待进一步观察 。
蒲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似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对某些疾病还表现出广谱抗菌素的作用;从治疗病毒性感冒、肝炎等的效果来看,可能还有抗病毒作用 。
此外,蒲公英还曾用于:一慢性胃炎:用蒲公英5钱,酒酿1食匙,水煎两次混合,早、中、晚饭后服;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用蒲公英根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5分,饭后服;三先天性血管瘤:取鲜蒲公英叶、茎的白汁,涂擦血管瘤表面,每日5~10次 。
③副作用一般很少 。
但有个别病例静脉滴注后出现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部分病人服用片剂后有胃部发热感觉;服用蒲公英酒浸剂有头晕、恶心、多汗等酒性反应,少数病例出现荨麻疹,个别病例出现荨麻疹并发结合膜炎,停药后即消失 。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 。
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 。
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
②《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 。
希雍有曰:’甘平之剂,能补肝肾 。
‘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
③《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 。
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 。
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 。
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 。
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 。
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 。
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 。
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 。
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 。
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 。
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
④《医林纂要》: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疗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 。
通乳汁,以形用也 。
固齿牙,去阳明热也 。
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 。
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隔,则有可得效之理也 。
⑤《本草求真》: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 。
缘乳头属肝,乳房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 。
⑥《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 。
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 提神
- 怎样描写蒲公英的外形 蒲公英的外形特点描写简单
- 小学三年级作文蒲公英300字 小学三年级蒲公英答案
- 有趣的蒲公英作文150字 有趣的蒲公英300字
- 关于描写蒲公英的写作方法
- 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图片 蒲公英是什么样子
- 蒲公英图 蒲公英的花就像什么
- 像蒲公英一样的植物有好多种
- 秋天的蒲公英怎么描写 秋天的蒲公英美篇
- 野生蒲公英图片 野生蒲公英图片大全
- 蒲公英的花还可以比作什么 蒲公英的话还可以比作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