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顺插刀教 汪顺插刀教( 二 )


本来 , 2015年是孙杨与纠纷绝缘的一年 , 巴西媒体披露的这一“摩擦门”直接让他的公信力再次透支 。
现在 , 调查“摩擦门”的真相意义不大 。 无论冲突的起因是孙杨讲的“奥利维拉的脚蹼碰到了自己” , 还是巴西媒体所谓的“孙杨踩了奥利维拉的头” , 两人的冲突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
俗话说 , “好
所以 , 无论是以大国的姿态道歉 , 还是考虑维护金砖国家的中巴友好关系 , 在很多媒体看来 , 这无异于“认罪” 。 这种事情是有先例的 。 2007年北京奥运会备战期间 , 奥运代表队在英国热身时与女王公园巡游者发生冲突 。 中国足协的公开道歉直接导致舆论对国奥队成员的片面声讨 , 但视频和照片很快证明 , 冲突的始作俑者是对方 。
这就像向外国人问路 。 你说“对不起”而不是“对不起” , 直接把老外搞糊涂了 。 ——别担心 , 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样的道歉?
所以 , 不知道真相的道歉 , 当然会把自己困在舆论的漩涡里 。 即使你以后想把真相公之于众 , 恐怕可信度也会因为之前的道歉而大打折扣 。 可惜中国游泳队没有这个 。
样的危机公关意识 , 更明确的说 , 中国的很多运动队都缺乏应对危机公关的能力和意识 。

在面对质疑时 , 体制内的运动内大多采取鸵鸟政策 , 关起门来宁愿说悄悄话 , 也不在第一时间给公众一个清晰透明的解答 , 以至于坊间全是道听途说的假消息 。 就像刘翔在奥运会上退赛一样 , 相关人士对事情真相的闪烁其词 , 对于公众疑问的太极推手 , 对于如何受伤的隐瞒不语 , 才是导致刘翔被冠以“刘跑跑”的主要原因 。

而孙杨本人 , 伦敦奥运会成名带来的光环让他内心膨胀 , 即便这也算人之常情 , 但缺乏有效疏导和正确引导 , 年轻气盛的他难免会做出一些出格之事 。 就像本文开头提及的种种则纠纷 , 单独看来确实都不至于上纲上线 , 但累计在一起看 , 他是在逐步逐步的透支着自己的信誉度 , 何况有些事儿并未在此被提及 。

孙杨该有一个“孙之队”的提议也早就被人提出过 , 这样能更好地帮助他去处理一些风头浪尖的棘手问题 。 但看一看他跟朱志根师徒反目的前前后后 , 以及他采访时说过的“大不了不练”的威小性子 。 而且 , 他的不成熟不听话在过去几年简直登峰造极 , 比如 , 他曾在微博中暗示对国家游泳队代言的一些不满 , 甚至有人称他在有自己代言的情况下去参加同类品牌的活动——如此以来 , “孙杨之队”的想法恐怕只能是一个想法 。

维系孙杨、国家游泳队、浙江体院三方利益关系 , 并使其正常运转的只有成绩 。 换句话说 , 如果没有成绩 , 孙杨早就没了利用价值 , 也因为此 , 孙杨才目空一切 , 敢越雷池 。

故而 , 中国游泳队在“摩擦门”后的公开道歉 , 加上以往孙杨不甚美好的公众形象 , 让国内媒体在评价此次“摩擦门”时不敢冒然去声援孙杨 。 就像某资深游泳采访人员所说 , 有时他的确想帮孙杨多说话多报道真实背景 , 但在赛场之外 , 孙杨给他描述的事情往往与网上被曝光的真相截然相反 。 在此情形下 , 当孙杨被负面新闻缠身时 , 已没有媒体主动接近他 , 听他讲述所谓的事实和真相 。 当然 , 更不会有媒体会主动帮孙杨辩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