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 , 实际上前端总线也就是CPU总线 。 由于在目前的各种主板上前端总线频率与内存总线频率相同 , 所以前端总线频率也是CPU与内存以及L2
Cache(仅指Socket
7主板)之间交换数据的工作时钟 。 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同时传输的数据位宽度和传输频率 , 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度)÷8 。 例如Intel公司的PentiumⅡ333使用66MHz的前端总线 , 所以它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带宽为(66MHz×64B)÷8=528MBps 。 由此可见 , 前端总线频率将影响计算机运行时CPU与内存、L2
Cache之间的数据交换速度 , 实际也就影响了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 。
7地址总线宽度
它决定了CPU可以访问的存储器物理地址空间 。 对于486以上的微机系统 , 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位 , CPU最多可以直接访问4GB的物理空间 。
注意:这里的物理空间的大小指的是内存容量 , 因为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中来的数据必需经过内存才能得到CPU的访问 。
8数据总线宽度
它决定了CPU与二级高速缓存、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之间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量 。 对于Pentium系列以上级别的CPU来说 , 数据总线的宽度为64位 , 这时CPU一次可以同时处理8个字节的数据 。
9L1高速缓存(L1
Cache)
即一级高速缓存 , 其容量一般为16KB~64KB , 少数可达到128KB , 频率与CPU相同 。 内置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 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 , 内部高速缓存越大 , 系统性能提高越明显 。 所以这也是目前一些公司力争加大L1
Cache高速缓存器容量的原因 。 不过高速缓存存储器运行在CPU的时钟频率上 , 是由静态RAM组成 , 结构比较复杂 , 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 , L1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
10L2高速缓存(L2
Cache)
即二级高速缓存 。 L2高速缓存的容量和频率对CPU的性能影响也很大 。 L2 Cache的时钟频率为CPU时钟频率的一半或者全速 。 L2
Cache一般相当于L1 Cache容量的4~16倍左右 。
11扩展总线速度
英文全称是Expansion-Bus
Speed , 扩展总线就是指局部总线如PCI和VESA总线 。 PCI局部总线的速度一般为33.33MHz 。 所以 , 在33MHz下 , 具有32位数据位宽度的扩展总线的带宽为33.33MHz×32b=1066MB≈133MBps 。 由此可见 , 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影响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 。
12生产工艺技术
我们常可以在CPU性能列表上看到“工艺技术”一项 , 其中有“0.18μm”或“0.13μm”等 , 这些同样是为了说明CPU技术的先进程度 。 一般来说“工艺技术”中的数据越小 , 表明CPU生产技术越先进 。
13封装方式
所谓“封装” , 说简单些就是将CPU套上外衣 , 这样就能保证CPU核心与空气隔离开来 , 避免尘埃的侵害 。 好的封装设计还有助于CPU芯片散热 , 并很好地让CPU与主板连接 。
14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是指CPU正常工作时所需的电压 。 早期CPU的工作电压一般为5V , 随着CPU主频的提高 , CPU工作电压有逐步下降的趋势 , 以解决发热过高的问题 。 CPU制造工艺越先进 , 则工作电压越低 , CPU运行时耗电功率就越小 。
工作电压有两种 , 分别是输入/输出(I/O)电压和内核(Vcore)电压 。 内核电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CPU的制造工艺 , 也就是上面所说的“0.18μm”或“0.13μm”等 。
15插槽类型
插槽是指CPU和主板的接口 , 这和CPU的管脚数有关 。 不同级别的CPU在主板上的插槽不一定一样 。 目前主要的插槽类型有Socket
- 描写时间过得快的优美段落
- 描写冬天的优美段落80字 描写冬天的段落80字左右
- CPU频率不稳定正常吗 cpu频率不稳定
- aixcpu个数 aixcpu
- cpu风扇声音大嗡嗡响不开机 cpu风扇声音大
- 突出了银杏树的什么特点 突出地描写了银杏树的什么
- i7cpu配什么显卡 i7cpu
- 办公室隐婚 办公cpu
- 毕棚沟秋天的风景图片 秋天毕棚沟风景的作文
- 描写春夏秋冬的四段话20 描写春夏秋冬的四段话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