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70和麒麟810 麒麟970cpu( 三 )


具体到拍照中 , NPU 可以帮助手机更精准和快速地识别拍摄场景 , 让手机选择最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 , 在双摄背景虚化时 , 让手机对边缘虚化的处理更准确 , 还有最近很火的 AR 相机 , NPU 可显著提高渲染的速度 , 降低功耗 。
再比如说 , 有了 NPU 之后 , 手机可以将语音和语义识别的部分工作转移到手机本地 , 提高语音和语义识别的表现 , 提高手机中语音交互应用(比如语音输入法、智能语音助手)的体验 。
值得一体的是 , 在发布会上 , 余承东还展示了「开放移动 AI 平台(Open Mobile AI Platform)」 , 为 app 开发者提供了包括开发者网站和社区支持、开发套件以及自家的 app 分发商店在内的「全套」服务 , 吸引开发者开发可以调用 NPU 性能的 app 。
不过这里有个问题 , 这一套方案只是针对搭载麒麟 970 的华为手机的 , 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 这意味着开发者即使写出来能调用 NPU 来实现某些强大功能的 app , 也只能运行在仅有的几款华为手机上(短期内应该只有即将发布的 Mate 10 和 Mate 10 Pro) 。
至于未来华为能吸引多少开发者来利用 NPU 开发支持自家 AI 平台的 app , 现在来看还是个未知数 , 但至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 , 恐怕更多地需要依靠华为自己的软件工程师来开发相应的 app 。
当手机 SoC 遇到 AI
对于喜欢折腾手机的用户来说 , 手机 SoC 的性能可能永远都没有「过剩」的那一天 , 不过对于更多的「普通用户」来说 , 随着过去几年里 SoC 整体性能的不断提升 , 新款 SoC 在性能上带来的体验加成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 在 5G 时代到来之前 , 在移动 VR 和 AR 应用取得突破之前 , 这种情况很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
在麒麟 970 上 , 华为探索了另外一种思路:在传统的手机 SoC 上 , 额外增加一颗专门为 AI 相关运算定制的芯片(NPU) , 让手机本身具备 AI 能力 , 完成一些和 AI 相关的应用 。
至于这颗 NPU 到底能有多大的意义 , 我们至少还需要等到 10 月 16 日发布 Mate 10 和 Mate 10 Pro 后才能作出判断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在 AI 席卷整个科技圈的浪潮中 , 麒麟 970 在 AI 上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始 。
今年 5 月 , ARM 在发布新一代 CPU 架构 Cortex-A75 和 A55 时 , 重点强调了提高 AI 运算能力的 DynamIQ 设计 。 今年 7 月 , 高通开放了自家的神经处理引擎(Neural Processing Engine , NPE)的 SDK , 帮助开发者使用骁龙 SoC 进行 AI 相关的运算 。
或许到明年这个时候 , 当我们在讨论移动 SoC 的时候 , AI 芯片就会像 CPU、GPU 那样 , 成为智能手机中一个「常规」的组成部分 。 6月6日下午消息 , 华为今天在北京正式推出了最新的智能手机芯片麒麟kirin920 。 该新品采用8核big.little架构 , 支持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共5种制式 。
本次发布的麒麟920芯片采用8核big.little gts(global task scheduling)架构 , 将4个arm cortex-a15处理器和4个cortex-a7处理器结合在一起 , 采用28纳米hpm高性能移动工艺制程 , 满足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双重特性 。 同时 , 在kirin920还内置一个智能感知处理器i3 , 能以极低的功耗运行 , 持续采集来自加速计、陀螺仪、指南针和接近光等传感器的数据 。
麒麟920整合了华为的lte advanced通信模块 , 全球率先支持lte cat6标准 , 并单片支持40mhz频谱带宽技术 , fdd场景下数据传输速率峰值可达300mbps 。 这颗soc芯片同时支持td-lte/lte fdd/td-scdma/wcdma/gsm五种制式 , 以及全球所有主流频段 , 可实现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无缝漫游 。
麒麟920内置专业的音频处理器tensilica hifi3 , 支持超高清语音编解码;支持h.265、4k等高清超高清视频全解码;gpu方面则采用了arm mali-t628mp4 , 最大支持2560×1600分辨率的显示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