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日落西山的英特尔:给别人造芯片能东山再起吗?( 二 )


与此同时 , 其他公司开始效仿苹果 , 设计自己的芯片 , 而不是买像英特尔卖的那种现成的部件 。 随着台积电取得领先 ,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把自己的设计交给它来制造 , 这让这家公司有更多机会去改进自己的工艺 。 现如今 , 大约有 90% 的尖端芯片都是由台积电制造的 , 而其余的则是由三星制造 。
胡晨鸣说:“开发新一代技术极其困难 。 在极端领先的技术方面 , 英特尔现在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 , 都要追溯到英特尔没有参与到代工这一事实 。 ”
信任问题Eurasia Group 地缘技术实践负责人 Paul Triolo 说:“真正的问题是 , 英特尔进军代工业务是是不有助于他们重返领先地位?”
半导体行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规模 。 卖得越多意味着完善工艺流程的机会越多 , 而完善流程有助于进入下一个工艺节点 。 Triolo 说:“台积电就是这种情况 。 到某个时候 , 他们就能达到能力与客户关系的临界规模 。 然后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你需要的就是这个 。 ”
胡晨鸣说:“美国能不能在不做代工的情况下保持其技术领先地位?这确实就是 Gelsinger想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 如果不涉足代工业务 , 英特尔就无法保持技术领先——我当然同意这个结论 。 ”
对于英特尔和美国而言 , 采用代工模式代表着一项重大转变 。 从历史来看 , 领先的美国公司要么充当设计和制造芯片的 IDM , 要么扮演把生产外包给另一家公司(往往是在亚洲)的无晶圆厂设计者的角色 。 部分是因为计算机芯片的大部分利润都是来自设计和销售 , 而不是制造 。 加州州立大学蒙特雷湾分校创新与研究副主任詹妮弗·关(Jennifer Kuan)表示 , 台积电作为一家纯代工厂取得成功“在历史上几乎算是一个反常 。 ”不仅如此 , 她补充道:“台积电已经证明了这其实是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 。 ”很多人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的 。
现在 , 英特尔似乎正在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代工业务之中 。 到目前为止 , 英特尔宣布高通和AWS已经成为自己的客户 , 负责代工战略与规划的副总裁克劳斯·舒格拉夫(Klaus Schuegraf,)表示 , 还有其他 100 家公司对此表现出兴趣 。 “我们的订货单很长 , 客户来自各行各业 。 ” 目前 , 英特尔似乎聚焦在高性能市场上 。 舒格拉夫说:“我们发现未来五、十年的业务增长主要来自前沿 。 ”
不过 , 代工市场的真正挑战不在于能否吸引客户 , 甚至也不是能不能开发出更好的技术——而在于确保满足每一位客户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 。 乔治城大学的研究员亨特(Hunter)表示 , 台积电之所以与众不同 , 其中一点在于它“能够满足十分广泛的客户需求” , 尤其是芯片设计公司的需求 。 “英特尔在这方面的经验没有那么丰富 。 ”
作为一家纯粹的代工厂 , 台积电的客户不必担心自己设计的独特元素会被制造商设法偷走用到自己的芯片上 。 斯坦福大学教授H.-S. Philip Wong在2018-2020 年间层领导台积电的研发 。 他说:“跟台积电交流的时候 , 他们提到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客户信任 。 这对他们来说跟制造能力一样重要 。 ”
英特尔似乎已经从上一次推出代工厂的失败尝试中吸取了教训 , 当时的努力在5年后的2018 年五年偃旗息鼓 。 跟上一次不同的是 , 新的英特尔代工服务(Intel Foundry Services)是个独立的业务部门 , 直接向 Gelsinger 报告 。 舒格拉夫表示 , 多年来 , 该公司一直在跟供应商建立关键关系 , 这样无晶圆厂公司就不必把自己的设计硬塞进英特尔的做事方式里面 。 而且在流程的设置上也可以做到让客户不必担心自己的秘密会出现在其他芯片里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