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室:三十岁 。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 , 始理男事” 。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不逾矩 。 ”——《论语·为政》) , 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 , “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 。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艾称年老的 。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 , 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 , “知天命”之意) 。 “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 , 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 , 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 因为“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 , 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
高龄:敬辞 , 称老人的年龄 , 多指六十岁以上 。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 , 从甲起 , 六十年成一周 , 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 所谓干支 , 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 天干有十 , 地支十二 ,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 , 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 , 也称“花甲” 。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 , 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 花甲:指六十岁 , 用干支纪年 , 错综搭配 , 六十年周而复始 。
花甲之年:指60岁 。
还历之年:指60岁 。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 下寿:指60岁以上 。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 , 60年为一轮 , 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 , 故称“还历” 。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 , 五十而知天命 , 六十而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论语·为政》) , 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 , 也就很不容易了 。 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 , 人生七十古来稀 。 ”后人就多依此诗 , 称70岁为“古稀之年” 。
古稀寿:指70岁寿辰 。 源于杜甫“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诗句 。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
耋[dié]:七八十岁的年纪 , 泛指老年 。 如:耄[mào]耋[dié]之年 。
杖围之年:指70岁 。
中寿:七十为中寿 。
悬车之年:指70岁 。
喜寿:指77岁 ,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 , 故特代指77岁 。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
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 , 泛指老年 , 如:老耄、耄耋之年 。
- 养生会所里每天给客户连拔三个四十分钟的罐有科学依据吗?
- 我四十岁了发胖应该如何减肥
- 男人四十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吗 为什么说40岁是男人一生的分水岭?
- 四十岁的女人离婚面临哪些问题 30岁离婚的女人
- 六十岁做什么工作好? 四十六岁做什么生意好?
- 现在做什么小生意好? 四十多的父母做什么小生意比较好?
- 假如用跳绳做有氧,也需要像跑步那样跳三四十分钟吗?
- 四十岁失业了,不想应聘找工作了,创业,投资点什么小生意好?
- 淘宝新店刷三四十单会封店嘛?刷多少单会封号?
- 天天四十个波比跳控制饮食能减肥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