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网易围攻,传统旅行社还有活路吗?( 二 )


旅行社市场同样如此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大厂的关注和采取动作并非坏事 , 至少这意味着其对行业的未来发展仍然抱有积极态度 , 其入局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其一是消费需求导向下的旅行社市场依然庞大 。 根据文旅部官网相关数据 , 中国旅行社数量并未因疫情的影响而减缓 , 反而呈现上涨态势 。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旅行社总数为27409家;2019年全国旅行社总数为38943家;2020年全国旅行社总数为40682家;而截至2021年9月30日 , 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旅行社总数为42152家 。
在这些激增的旅行社背后 , 是后疫情时期消费者旅游需求的爆发 , 在为旅游行业带来机会的同时 , 也为旅行社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 大厂正是嗅到了其中的经济机会 。
其二是政策优势助力旅行社发展 。 在疫情持续影响旅游业的情况下 , 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多次出台针对旅行社的扶持政策 , 包括暂退部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使用保险缴纳质保金等 , 为旅行社在疫情时期的经营困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
另外 , 文化和旅游部还从其他方面加大对旅行社的扶持力度 , 比如鼓励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进行党建活动和公务活动时 , 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交通住宿;引导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联合当地人民银行等金融单位 , 纾解旅行社的阶段性困难等等 。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 , 政策对旅行社的支持或将长期存在 , 对于大厂来说 , 入局旅行社正是最佳时期 。
其三是大厂的自身优势或许可以解决传统旅行社的弊病 。 实际上 , 与传统旅行社相比 , 大厂自身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 比如雄厚的资金可以让旅行社具备更加坚实的抗风险能力;其自有的完整互联网生态可以解决传统旅行社面临的流量难题;而高端的技术应用也可以帮助旅行降低成本 , 赋能行业数字化升级 。
总体而言 , 旅行社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 , 对于传统旅行社来说也意味着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 。
降维玩家来了 , 旅行社市场会如何?事实上 , 对于消费者而言 , 旅行社存在的意义大部分是由于其核心服务无法被取代 , 业内人士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时间定制行程 , 去对比不同的酒店质量 , 去平衡机票、景区游览的时间 , 而是希望获得更加一体化的打包或定制服务 , 其中不少老年人的出行旅游更是需要旅行社的辅助 。
这也意味着只要需求存在 , 传统旅行社就不会消亡 , 但我们意识到 , 传统旅行社的这种优势在大厂下场后很有可能会有所丧失 。 而国内旅行社市场也或许因此面临新的变革 。
# 传统旅行社市场被瓜分 , 品牌效应凸显
目前来看 , 大多数旅行社更倾向于本地经营 , 以旅游目的地为导向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 区域性明显 , 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影响力巨大的品牌效应 , 并且 , 市场上的旅行社产品大差不差 , 基本上都是在目的地不同的基础上加上酒店+机票+景区套餐 , 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 。 实际上 , 目前已经有很多OTA平台正在推出定制游活动 , 某种程度上已经初具旅行社的服务模型 。
此时我们注意到 , 如果阿里、网易等大厂对于旅行社板块规模化运营落地 , 那么传统旅行社的生存空间或将被再度压缩 。 一方面大厂的品牌效应是全国性的 , 具有一定的信赖度 , 另一方面则在于其可以应用大数据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提供更定制化的旅行产品 。 对于传统旅行社来说 , 加快品牌运营和产品升级的脚步 , 或许仍有突围机会 。
# 互联网新营销方式持续推进 , 旅游产品百花齐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