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开共享办公门店,“办公咖啡馆”这回真的要火了?( 二 )


办公, 咖啡馆第三空间的细分延伸星巴克对于办公空间的探索, 去年就引发了行业的关注 。
去年3月, 星巴克在日本开了一家办公室概念店 。 这家概念店分为三大区块, 窗边个人座位区、隐私包厢以及密闭式包厢空间, 同时提供移动电源租赁服务 。
先来看两个本土咖啡馆的“办公空间尝试”:
【星巴克开共享办公门店,“办公咖啡馆”这回真的要火了?】在成都, 有一家名叫CAFE G1的咖啡品牌, 创立之初就定位服务办公室人群, 为不同类型的职场人提供“有咖啡的工作场所”, 目前在成都已经开出5家门店 (其中1家正在改造) 。
其中开在CBD商圈的门店, 有300平米, “店龄”已经超过4年, 顾客多是附近的金融人士、IT人士等 。 最近, CAFEG1正在对这家店进行升级改造 。
CAFE G1的共享工位, 不仅有“标配”的多功能插头和护眼灯, 还有共享的打印机及免费的静音耳塞, “拎包即可入驻成都CBD商圈” 。
北京的CC咖啡馆, 开在北京西直门附近, 同样瞄准办公客群, 通过“办公属性”的buff加成, 实现了门店的盈利 。
同样的, CC咖啡馆也提供 会议室, 配备了白板、投影等设备, 可以满足小型团队会议的需求 。
本质上, “办公室咖啡馆”, 实际上就是咖啡馆第三空间的一种更为细分的延伸 。
回顾咖啡行业对“第三空间”的探索, 你会发现, 细分人群和细分场景的需求, 越来越受重视 。
比如不少咖啡馆都在尝试的“日咖夜酒”模式, 让不少年轻人的“白加黑”在咖啡馆里实现 。
星巴克一直在尝试第三空间细分, 开出了焙烤坊、酒坊、手语店、宠物友好型门店, 都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 。
今年8月, Tims咖啡的首家电竞咖啡旗舰店在深圳开业, 这家店无论是区域划分, 还是服务话术、主题商品等等, 都融入了电竞元素 。
“办公室咖啡”模式, 会流行起来吗?说回“办公室咖啡馆”模式, 星巴克的布局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关注, 这是否会引起一个新潮流?
结合观察, 是否要开一家办公室咖啡馆还要优先思考以下问题:
1.门店周边是否有足够多的办公人群
没有上班族愿意跨越大半个城市去找一个咖啡馆进行办公, 办公室咖啡馆最终服务的人群肯定是门店3公里内的人群 。
因此, 大多数情况下, 相比于购物中心, 办公室咖啡馆更适合开在成熟的写字楼里 。
星巴克的新店就开在来福士广场办公楼 。 而北京的CC咖啡馆, 临近凯德Mall、中坤大厦, 正是这些客流, 组成了CC咖啡馆的“气氛组” 。
2.是否可以满足客群的“再细分需求”
从星巴克的门店就可以看出, 即时是针对办公人群, 星巴克也针对办公人群的不同诉求进行了区域划分 。
成都的CAFE G1, 门店里有会议室, 还有单独工位、长租工位 。 他们的CBD门店改造后 , 还将设置不受咖啡店营业时间限制的“ 独立办公空间”, 有独立会议室及卫生间 。
而CAFE G1另一家开在社区的办公室咖啡馆, 则是考虑到自由职业者需求, 设置了一个带有”咖啡馆声音“的区域, 激发灵感 。
结语无论如何, 办公人群太需要咖啡馆了, 咖啡馆“办公属性”正在被挖掘 。
人们需要在外办公, 还希望四周能有人陪, “办公室咖啡馆”就是这样一种好去处 。
与此同时, 第三空间的细分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 在未来, 办公、聊天、打卡、电竞等等, 或许都能找到对应的咖啡馆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咖门”(ID:KamenClub), 作者:金语,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