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同城“蒙眼狂奔”( 二 )


官方数据显示 , 顺丰同城的注册商家数量于2018年12月3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增加247.0% , 至2020年12月31日进一步增加241.3% 。 顺丰同城在B端 , 始终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
当然 , 除了自身努力外 , 顺丰同城运营数据的增长与即时配送这一细分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 实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46亿单增至2020年的210亿单 , 复合年增长率达46.0%
在“2020年度快递物流行业影响力评选”大会当中 , 顺丰同城急送荣获“2020年度最佳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 。
今年 , 顺丰同城又推出了代排队业务 。 在茶颜悦色的门店门口 , 不仅有黄牛的身影 , 还有顺丰同城配送骑士的身影 。

顺丰同城“蒙眼狂奔”

文章插图

【顺丰同城“蒙眼狂奔”】顺丰同城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1年5月31日 ,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2000名品牌客户和超过530,000名注册商家 , 累计服务1.261亿名个人注册用户 , 注册骑手数目超过280万名 , 服务网络覆盖中国超过1000个市县 。 平均配送时长约为30分钟 , 订单时效达标率超过95% 。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公司订单总数分别为0.798亿、2.1亿及7.6亿笔 , 年复合增长率为208.7% 。
另一家同城配送上市公司达达2020年的配送订单量是11亿单 , 虽然顺丰同城的订单总量不如达达 , 但介于达达背后依靠京东电商 , 而顺丰同城只是借了顺丰品牌和流量池的便利 , 因此 , 不能武断判定顺丰同城的实力不如达达 , 毕竟顺丰同城还在保持高速增长 , 即时配送领域格局未定 。
02顺丰同城的想象空间虽然运营数据良好 , 但顺丰同城在营收方面的表现却备受质疑 。
顺丰同城招股书 , 截至2020年12月底 , 同城实业实现合并报表资产总额为14.1亿元 , 负债总额10.5亿元 , 净资产3.7亿元 。 2021年前5个月顺丰同城收入30.46亿元 , 期内亏损为3.53亿元 。 2018-2020年 , 顺丰同城营收分别为9.93亿元、21亿元、48.43亿元;亏损分别为3.62亿元、5.73亿元、7.69亿元 。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 , 顺丰同城营收在大幅增长的同时 , 其亏损也在进一步扩大 。 顺丰同城连亏损的根源并不是因为通过烧钱换市场 , 而是巨额的人力成本 。
同样来自招股书的数据 , 2018—2020年顺丰同城人力外包成本及顺丰同城雇员福利开支分别为11.98亿元、23.77亿元、49.21亿元 , 高于顺丰的营业收入 , 分别占营业成本比例为97.8%、97.3%、97.8% 。
营业收入还不够给员工开支 , 这个现象在其他成熟的行业基本不会出现 , 但在劳动密集型的即时配送领域 , 却不是孤立 。 连年亏损的也不只有顺丰 。
顺丰同城“蒙眼狂奔”

文章插图

我们来看一下达达招股书上的数据 , 2017年-2019年 , 达达总营收从12.17亿元增长到31亿元 , 净亏损分别为14.49亿元、18.78亿元、16.70亿元 。 2017-2019年达达集团支付给骑手的成本分别为15.267亿元、19.183亿元和26.791亿元 , 占据运营成本的90%以上 。
虽然说互联网不是零售行业 , 不追求每单都赚钱 , 靠烧钱换增长的大有人在 , 比如京东 , 再比如当初在百团大战中胜出的美团 。 但在京东、美团尚未盈利时 , 我们能清晰的看到他们做到行业前几名后的想象空间在哪里 , 可是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即时配送领域 , 即使顺丰同城最后做到了前三 , 它未来盈利的点又在哪里?
是依靠提高客单价来获得盈利吗?
是向某个AI相关的公司出售电动车地图路线吗?
是利用自身所累积的用户和品牌认知度孵化新项目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