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可惜 , 一些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研究成果都“散落”在世界各大研究所 ,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平台将他们“串”成珍珠项链 , 集中展示 。

文章插图
深潜观测的部分图片 。 受访者供图
“放眼全球 , 上海是当今文化建设进展最快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 ” 在汪品先看来 , 上海建造深海馆 , 具有独一无二的实力与优势 , “我国深海科学和技术的中心在上海和长三角 , 这为建设深海馆提供了学术和技术保障” 。 放眼长三角 , 不仅有研制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 还有位于同济大学、主持我国深钻和深网工程的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更有探索两极海洋的中国极地中心等 。
“深海博物馆建成后 , 将和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一起 , 使上海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四馆齐备的科学文化高地 , 在世界科学界亮起‘东方明珠’ , 展望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 。 ”
【展示最前沿深海技术】
“除了奇妙的深海世界 , 深海博物馆还将展示最前沿和最具科学挑战的‘深海技术’ 。 ”汪品先说 。
深潜、深钻、深网是当今探索深海奥秘的三大手段 , 即深潜科学考察、国际大洋钻探和国家海底科学观测网建设 。 深潜是直观的深海探索 , 但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局限性 。 深潜最深只能到海底 , 从海底往下得靠钻探 , 这就是深钻;深潜的运行时间只能以小时计 , 想要长期连续观测就得将传感器放到海底 , 联网观测 , 这就是深网 。 深潜、深钻和深网 , 共同担起深海探索的技术重任 。

文章插图
冷水珊瑚林 。 受访者供图
深潜 , 是深海探索的尖兵 。
20世纪晚期 , 人类在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同时 , 也顶住水柱压力进入深水海底 。 经过潜水钟、潜水球的试探 , 1960年 , “的里亚斯特”号深潜器下潜到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0916米的海底 , 将两个人首次送入地球表面的最深处 。 上世纪80年代 , 美国、法国、苏联、日本分别建造了载人深潜器 , 最深可以潜入6500米 。
我国深海科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 2012年 ,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至7062米 , 创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 2017年 , 4500米型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正式投入使用 , 国产自主率超过95% 。 正是通过载人深潜 , 我国在南海发现了海山上成片的多金属结核、古热液区和冷水珊瑚林 , 在西南印度洋勘查了金属硫化物矿点 。 2018年 , 汪品先以82岁高龄搭乘“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 , 下潜至南海1400米深处 , 亲眼目睹了珊瑚构成的“深海园林”、围绕热液与冷泉形成的生物群落 , 他用“爱丽丝游仙境”来形容自己的欣喜与快乐 。

文章插图
2018年5月21日 , 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南海深部计划”专家组组长、82岁高龄的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乘坐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载人深潜器“深海勇士”号在南海第三次下潜 。 这是汪品先院士(右)走过廊桥登上“深海勇士”号载人舱 。 新华社 张建松 摄
海底观测网相当于在海底建立“气象站”和“实验室” , 极大提升海洋观测能力 , 标志着新一代海洋科学的建立 。 从应用上讲 , 海底观测网是预警地震海啸最为有效的手段 。 “世界上85%的火山在海底 , 布设海底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火山爆发 , 将来或能对海底火山爆发作‘现场直播’ 。 ”
- AutoX建成中国首个全区、全域、全车无人的RoboTaxi运营区
- 惠若琪做的是什么手术 惠若琪父亲
- 刘若英和老公图片 刘若英老公图片
- 若再买房,装修时坚决不做这10个设计!不仅花钱多,还不实用
- 蒋志光老婆陈若仪图片 陈若仪图片
- 上善若水的善怎么解释 上善若水的善
- 成龙徐若瑄的电影 徐若瑄拍过的电影
- 天猫新灯塔规则,如若异常怎么办?
- 陈坤和徐若瑄电影 徐若瑄演过的电影
- 玄关装修后,发现了8个容易踩的坑,分享给大家,若再装修要留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